第46部分 (第1/4页)

伦篷荞冢���湛眨��钗拮牛�傥蘖睦担�缓迷谕獠盏匕迳纤�酰�凰�褪侨�烊�埂�

“阿大,你的衣食父母来了!”胖得像头狗熊的船主谢达辉,咧开笑嘴,来到外舱,在他的屁股上狠狠踢了几脚:“船被粮商包走了,还不快去装舱!”

阿大睁开发涩的睡眼,见船主身后站着一位极亮丽的小姐和一位五十开外的官商。他五品顶戴,水晶帽顶白鹇补服,捋着山羊胡子,眯着精明小眼,打量着这位慵懒在船板上不肯轻易起来的大汉。十分扫兴地说:就凭这么一个苦力?那三天三夜也装卸不完!”

“有多少担?”阿大像被锥子戳了一下,一跃而起,抓起太平缸里的水瓢,咕噜咕噜喝了满满两瓢水,提起破袖一抹嘴,问道。

“一百八十斤的标准袋,共六百多袋,你搬得了吗?”

阿大丢掉水瓢,连正眼都不看富商一眼,抓起坎肩,走到船头,见十二条满载粮食的驳船已经众星拱月似的靠近铁胆号大货船。他轻轻地一跳,落在其中一只驳船上,熟练地铺设好连环跳板,一次性地就在肩上搁一袋,两腋还各夹一袋,身负五百肆拾斤,一个箭步就蹿上大船,不到两个时辰就装好一半。

“阿大小心!”谢达辉从小就在江湖的风口浪尖上讨生活,什么没见过,现在他偶尔发现阿大卸第七条驳船时,眉头皱一下,那些麻袋特别沉,袋上还打了特别数码,引起他的注意。但阿大还是咬紧牙根,汗淋淋地三包一趟,三包一趟地搬进大货舱,叠放得整整齐齐,货主和年轻的女郎都看得目瞪口呆。

阿大卸完了最后一船米,太阳已经坠入水面,满湖泛金,那十二条驳船曳着柔和波纹先后离去,只留下巨大铁胆号长长的投影,满天晚霞把天上鳞片状的云块镶上薄透的金边。像是褒赏给晚妆的鄱阳湖一领美丽而飘逸的霞帔。

“阿大,这是你的工钱!”老成的富商从美艳的女人手里接过一个包,亲手交到阿大手里,说“没料到您年纪轻轻,就有如此不凡的身手,可谓大力士也!”

阿大用手背抹了把汗渍渍红扑扑脸庞,双手接过包,当场打开一看,共二十个大银元,他拣出一枚指弹耳听,认定都是同治年间的铸币,成色上乘,就留下四枚,其余退回说:“靠自己力气吃饭,凭什么要你多给?该得的要得,不该得的即使白送,我也决不会要的!”

富商和身边的女人见他正气凛然,心里就更加佩服。

这位阔绰货主姓尹,名通海,故居鄱阳,同治初年的武举,因讨伐太平军有功,官升五品,后来弃官从商,富敌王族,在江湖上曾经是一代风云人物。沿江的九江、南京、无锡、上海均有自己的米行。本次回乡又娶了第八房妻室,叫崔香,年方二九,如花似玉,同室妒而生隙引起干戈。他索性一个家人不带,唯独带了新宠到苏州,让她主管新设米行,从鄱阳到苏州行程数千里,多有风险,本来要带几个保镖,但自信凭自己江湖上混迹多年,游刃有余,而且要赶在洪汛到来之前启程,一时措手不及。见眼下这位苦力年轻有为,心中便有了主意,如略加调教,晓以利害,可望成为有用之才。

尹老爷吩咐启程。船主谢达辉巴不得提早动身,立即叫阿大升帆。不久,船离开码头,借着顺风,耕波犁浪,全速航行,很快就辞别了繁华似锦的鄱阳码头,在人们的视野里,除了浓重的夜色,也只有这浩瀚水烟上的孤帆了。

阿大三天没有进食,又经过一番非常人能承受得了搬运装卸重活,这才感到肚子饿了。于是拿出一块大洋从谢达辉处籴来七斤米,又买了两斤肉和两颗大白菜,在船尾甲板上生炉做起饭来。

尹老爷和崔香在内舱算账,又谈起请保镖的事,尹说:“我看这位年轻苦力力大无比,一身正气,如果请他当保镖敢情好,再者,你在苏州米行经营,也需一个得力的帮手,里外有个照应。只是他的身世还没摸底。我正忙于盘账,不如你先同他聊聊,摸摸他的志向和来历。”

崔香本来年轻好动,哪耐得住寂寞,再说尹通海年过五十,并不好色,讨偏房目的是为了各地米行都有自己的经营人员,压根儿无法应付春汛潮涌的众多妻妾,放他出舱,也可减少力不从心的夫道压力,好集中力量料理各地账目。崔香本是平民出身,凭着姿色博得尹老爷一时欢心,成了贵妇。但不脱本色,对柴米油盐酱醋的调理仍然有浓厚兴趣,于是来到后舱甲板上,帮助这位苦力烧饭,炒菜,谈天。

天已散黑,江面水雾弥漫,沿岸移过一团团黑色树木,村舍和墨绿连片的田野。阿大见老板娘来帮助自己做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