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部分 (第1/4页)

民政必须立即跟上去,安抚百姓,划分草场,安置人员,治疗伤者,粮食药品,一切都需要人手,我在北疆居中打理这些事,一时还离不开,无法回到长安。不过,我并不需要负责真正的实务,李严和廖立二人都是极为出色的内政人才,而季汉举士得到的人才经过了一年多的培养,可以充实到这里来,我又让他们大量起用当地的名宿,有名望的人士,甚至沿用灵儿她们在朔方的办法,采用地方自己推荐的方法,几种方式结合,迅速的组织起了北疆的基层组织架构。而我提前在朔方郡训练的那数万新兵,此时不用打仗,但都可以作为民兵,分散到各处牧场中去。他们是未来北疆的骨干,是我们的耳目和爪牙,有什么异动,他们会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同时我再次正式下达了释奴令,要求解放各部的奴隶,于是我得到了大量的人员,这些人一部分充实了军队,一部分充实了各部草场。而对于草场,我也插手进去,开始重新划分。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我可知道这绝对是最麻烦的事情,虽然势力的重新划分可以极大的消除不稳定因素,最大程度上保证各方面利益。若是做得不小心,或者会适得其反,只怕我前脚离开,后脚这里就会再次大乱。我让廖立等人循序渐进,一步步来,让普通牧民得到实惠。让豪族虽受到约束,却不会一步逼反他们。要进行教化,在短时间内树立起季汉在这里的统治威信来。

同时,我乘大军在这里,草原各部都比较老实的情况下,把这四郡内的少数民族都召集起来开会,从今天起。他们就都是季汉的子民了。我知道他们有的人心里不服,但是我也知道这种事不是一天就能解决地。我并不指望我一句话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能多说一句话的时候,我还是尽量多说一句,让他们感到我的存在,让他们感到季汉不是远在天边的一个符号,而是就踞在他们帐外的一头猛虎。

六月初,我亲自主持建立灵州之事。我以灵儿的名字来凝聚汉人的心,来震慑异族的胆。檀石槐的后人步度根的死和我的亲征会让他们明白季汉的决心。

由于鲜卑内乱。郁筑键需要安定大漠,他决定放弃在北方四郡的所有利益,当然,情势变化,不放弃也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匈奴本是藩属,自然也不会有旁的话说,所以北方四郡就完全纳入了季汉的掌中。

许灵儿的死,极大的凝聚了流落在北方的汉民的心。这些汉民有的是北方原住民。有的是被鲜卑人抓来的奴隶,也有的是因为中原战乱频繁,从中原逃来的百姓,轲比能的强大。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原来的人地补充。当他们知道季汉的堂堂郡主为了救助他们,而死于箭下时,无论是不是受过灵儿的恩惠,都感动的无法形容。

灵州是季汉的第四个州,也是人数最少的一个州,但是它的未来却是不可估量的,我甚至想过,如果平定了大漠,我将把大漠也并入到灵州之中来。

灵州建州和灵儿的下葬是在一天举行的,在这一天,灵儿的父母兄弟、姜维和他的母亲、在北疆的文武大臣们一起送了灵儿最后的一程。姜维在得知灵儿的去世之后,咬碎了牙齿,但他肩上责任重大,虽然肝肠寸断,却还在前线坚持。直到孔明同意他北来为止。

我见到他时,他瘦得不成样子,二十出头的人,显得成熟了很多。

我见他总不开心,便逗他说,哭出来吧,哭出来会好更些。姜维叹道:“陛下,我何尝不想哭出来呢?可是,我哭不出。我是您的臣子,是一方大将,我怎能效小儿女之态?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他是个说到做到的,询问了灵儿的死因,他就一匕首扎透了左掌掌心:“灵儿,我不杀阎焕,誓不为人!”

我也肯定:“日后在战场上遇到他,不论花费多大的代价,也要杀了他!”

姜维忽然向我施礼:“陛下,臣想来北疆,想离灵儿近一些。”

他的心情我自然是可以理解,但临阵换将却也是军中大忌,而且眼下河东战场要远远重于北疆,因为大战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答应他,只要取下洛阳,那北疆就交给他,安定并州之事也交给他。

在灵儿下葬,并州成立的前一天,我与姜维去了趟伤兵营,看望此次北疆之战里的伤兵。

我一直认为,伤兵是季汉的一宝。小时候随张先生学医,经常看到和听到各种现象,有些伤兵,倒在战场上,只要一包药就能治好,甚至不用药,只要及时包扎就能捡回一条命,但这在当时的战场上都是很难做到的。各国对于伤兵、弱兵除了丢弃没有旁的说法,甚至在大军行军时,让他们背草填道,最后被踩死的比比皆是。但是,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