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 (第1/4页)

眼红和妒嫉吧?否则的话。孙权早就妒嫉死我了,这么多年他都没能有什么发展,今天好不容易开张,虽然赚的狠了点吧,也不必要太过担心。毕竟东吴眼下地实力只相当于战国时的楚国,而我的实力却远远超过了那时的秦国。可是,其余的五国联手,也不是好斗的啊。

相对于陆逊取荆州,我对孙权的儿子们的争斗也充满了好奇,不知是不是我头脑中的知识不完整,我对他这几个儿子的了解并不多。唯一知道地是那个孙虑似乎差不多该死了,怎么现在还活蹦乱跳的陷害孙登呢?我开始考虑,是不是该暗帮孙虑一把,虽然他一直与季汉为敌,但他治理国家的水平比孙登可差远了。

想远了,还是考虑洛阳的事吧。当绝顶聪明的人碰到一起,似乎这智谋也就难以起到作用了,先生与司马懿的交锋,反不如他在北疆时那样天马行空,自如自恣。他就象一个初学用兵的将领一样小心翼翼。不敢行动。依托坚城与先生相耗。由于洛阳算是大城,而先生并不太想造成伤亡太大的强敌攻,所以目处还在僵持之中。不过,我也得想办法给先生点支援才是。粮草么,该供的都关差不多了。人么,三叔那里的人马对付曹真已经吃力了。不能抽调。要不,我把司马昭弄过去扰乱一下司马懿地心?

司马昭这些日子以来还挺听话,但说实话,我对他没放过心,只把他当成不花钱的劳力来用。说起来,他的水平不简单,一个人能顶我四五个参谋的作用,一些复杂繁琐而又并不十分重要的工作我都交给他去作。把本来就不胖地他累得两眼突出,两腮下陷,很有几分司马望生前的风采了。

作为前世里最大的敌人,我表现地并不是很宽容,很有风度,有一段时间,我居然喜欢在工作之余去偷偷看看他,听听他的叹息,竟是十分解乏。这次送他去前线,不知道能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不过,不论他是真投降还是假投降,在我们手里,逼他去向司马懿喊喊话,瓦解一下他的军心还是有必要的。同理。夏侯霸也可以做这件事,可惜了,他还是星彩的亲和一叔叔,在另一世界是我的车骑大将军,在此世竟不肯降我,可算我改变这个世界发来最大地失算了。

十月中,司马昭和夏侯霸被送到洛阳前线。

石块雨点一样的飞上城头,这是每天一次的象征性攻城。这样做只是展示季汉的实力,虽然并不能起到什么太大的作用,但这些新型的无可抵敌的攻城武器还是让魏军感到一种巨大的压力,特意选出的数百人的叫阵兵高声宣传,不绝于耳,季汉军士在城外高唱高祖皇帝的《大风歌》,营造一种故国家邦的氛围。为了争取民心,孔明甚至准备城中居民每天在特定的时间里出城取水,打柴。

司马懿在职城中哭笑不得。他从来没见过这样温和的攻城者,也没有见过本领这样高绝的对手。由于兵力上不占上风,在智慧上虽然可以并驾齐驱,互有短长,却终是无法摆脱这种困顿的局面。更可怕的是,城中守军和居民的意志开始下降,很多人开始出工不出力,甚至一天夜里,发生了民变。虽然司马懿对洛阳城管控得力,用了两个多时辰就把民变扑灭了,却极大的打击了他的信心。

南阳方向传来消息,东吴陆逊突然出动,已占领了宛城,阻住了徐晃北归之路,眼下徐晃,文聘正与陆逊,诸葛瑾等人交战,而北方张飞完全挡住了邺城来的曹真部,支援是断绝了。而郭淮在函谷关,几次给自己发信,让自己去接应他,自己又如何能接应得了?

更可恨的是,这时自己的儿子和夏侯霸一起来了,当然是作为俘虏被押来打击魏军士气的。本来,司马昭的丢失,让司马懿十分心痛,自己这两个儿子都是天下少有的聪明之人,而司马昭比司马师还要强上一点。他在长安意外失手,此后音信全无,找不到,寻不着,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无人之时,司马懿想起这个儿子的种种好处,还偷扶了几把眼泪。

可是此刻,他宁可是自己的儿子死了。被俘也就罢了,外面两个人,怎么坚贞不屈的那个是别人的儿子,卑躬屈膝的却是自己的儿子呢?

听听他说得都是什么话。

“曹睿小儿无能,篡夺大汉基业!季汉之主英明,重整汉室江山!”

“我主英明,曹魏昏愦,假仁假意,无耻下流,投顺于我,保得性命,降之若晚,玉石俱焚!”

司马懿眼见自己军心动摇,军士看自己的眼神儿都变了,不由大怒,站在城头之上,手持弓箭,对准城下,高声骂道:“司马昭,你投降季汉,便非我子,今日两军相战,恩断义绝,不是你死,便是我活。”说罢一箭向城下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