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 (第1/4页)

司马昭睁开眼睛。

“二公子!您是二公子!”魏将低声叫出来,血没着他的前胸淌下,“我终于,终于找到您了!”

司马昭看着他,面无表情。

“二公子,您终于回来了么?终于回河内来了么?我是您的家将司马大正啊。”

“司马大正么,”司马昭铁一样的面庞融化了,河内司马氏,那些连绵地院落,那些熟悉地脸庞,那些童年的时光……

“二公子,您一定吃了不少的苦,随我一起回家吧,自从您失踪后,我找了你好久啊!”

自己投降季汉的消息,这个莽撞的汉子还不知道啊,或许知道了,这个把自己一手带大的人,也只以为自己是走错路的小羊,还希望自己能回家。

司马昭手中的七道突兀的前进,接着抽出。司马大正不敢相信的睁大眼睛,他想说什么,可一张口,气流就象破裂地皮口一样泄出,他如同一棵大树一样倒了下去。

“家么?可是,我永远也回不去了。”

司马昭大吼一声,又向魏军冲了过去。

……

绵亘东西的伏牛山将洛阳和南阳分割成了两个盆地,山势险峻,阻隔南北。只有两条河分别取源于山脉的南北两麓,冲刷出隔山相对的两条谷地,形成了一条连通南北的天然孔道,也就是从中原通向荆北有鲁阳道。这条道一路上尽是峡谷峭壁,险仄难行,粮草转运也是大问题。司马懿强攻鲁阳。破了是宛城之北的第一座大城,物资稍有补充,他知道从此南下地路可不好走,再加上季汉姜维和王平不时的偷袭,令魏军苦不堪言,于是司马懿提前召开军事会议,统一军中诸将的思想,稳定军心。

“我军在伏牛山中,行进了有半个月,粮草已尽,兵器散失严重,前面有吴军挡路,后面有汉军追击,实乃生平未有之险,诸公,我知道你们眼下心无斗志,只想快些回国,但是,不破陆逊,我们就无法顺利走出南阳;不破陆逊,我们就无不法得到补充;不破陆逊,我们过于辛苦而丧失进取心的兵士们就无法振奋起精神。”司马懿望着他们的手下,痛苦的说道。用手式加强着讲话的力量,“所以,我们必须要找一场胜仗!”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打后面的季汉呢?”有人问道。

“首先,季汉姜维与王平部非常狡猾。他们跟在我们后面,找准机会就突袭一次,但我们反击他们的时候,他们却总是及时发现异常之外,不肯回前。姜维这小贼已得诸葛亮真传。不好攻击,再者说,姜维的手中,可有我们需要地粮草么?就算击败了姜维,我们难道能从原路还杀回洛阳不成?你们觉得咱们的士气眼下还有正面攻击汉军的勇气么?想比之下,南阳本属我大魏,经营数年,颇多粮草,击败陆逊,我们就可以得到……而徐晃部虽然因窘,实力犹存。与他们汇合。我们就有力量夺回南阳郡,发赎我们丢失洛阳之过,更有甚者,我们还可能有力量重新夺回洛阳!”

士气被司马懿重新鼓动了,在绝境中,活下去的希望远远大于内部地分歧,在绝境中,人也最容易放下矛盾团结起来,何况,就眼下这些人。还没有人能触动司马懿的权威。

无人的时候。

司马师问道:“父亲,您现在处于嫌疑之地,不攻季汉,却攻东吴,会不会更落实了您与季汉勾结的口实。”

司马懿苦笑:“我能如何?过了一步说一步吧。”

……

由于信鸽的原因,司马懿南下的消息闪电一样传到南阳,正在与曹魏交战的东吴将领大吃一惊。陆逊立即请来诸葛瑾议事。

“魏军司马懿残部南下了。”陆逊白净的面皮上挂着一丝笑意,也看不出是微笑还是讽刺,“诸葛‘丞相’很给诸葛‘将军’面子啊,怕我们捞不到功劳,给我们送一些来。”

诸葛瑾表情尴尬:“伯言,孔明在洛阳击败兵力相当的司马懿,已经是费了大力气,他肯定是无不支消灭司马懿,才会放他出来。何况他又派姜维王平两军在退后追击,与我们呼应,贤弟切不可疑心,坏了孙刘两家盟好。”

陆逊冷冷的道:“我军在这里围攻徐晃就已经吃力了,他若再来,我该如何抵挡?哼,惹急了我,一把火烧了宛城,孔明会放火,难不成我便不会么?”

诸葛瑾不惊:“贤弟,好不容易才取下宛城,怎能轻易言弃?可况一把大火,玉石俱焚,百性何辜?我们还是再想想。”

陆逊道:“好,不烧宛城也有办法,得有人帮我守住背后,我才能打仗,我那个好姑爷呢?我让他去守宛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