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1/4页)

“那太谢谢王院长了!~全拜托王院长了。”李卫拉着郑同福一起向王院长鞠躬。

只是郑同福、教务处长和王院长有点犯迷糊,也就是转个校,至于成高兴成这样嘛,王院长心下是奇怪,在他心里延安抗大也该算国共合作后,算是国内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只是在共产党控制区内,见李卫个样子,简直像是被转进英国的剑桥牛津,美国的哈佛和麻省理工,他们三人都不知道李卫心里打得是什么主意,如果李卫说出来,搞不好会被这三个人当白痴看。

院长大人签字,李卫和郑同福一起跟着做好的转学手续,教务处长撇撇嘴,只能照办,做好每个人的学藉档案,开好介绍信,要想真正地转进学藉恐怕还是几个月以后的事情了,现在学校为躲避战火要南迁,还没这个精力去延安移交这些人的学藉档案。

办完转学的初步步骤,就是等待消息。

为了马上离开这片即将成为鬼子铁蹄所侵占的地方,李卫也要回去收拾行李,特别是那些花名册和笔记,他自己在手工社期间也积累了一些好东西,也都要带回太行山,不能便宜了鬼子。

离开校门口的时候,学校里已经派人出面开始收拢和清点游行回来的学生,有老师对受伤或受惊的学生进行治疗和安抚,好在什么惨案,游行屠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各个学院都有所准备,不至于手忙脚乱,另外组织民工和学生开始收拾学校的物品准备转移到县城地码头边准备过河,汉水河的对面已经有来自学校,民间和政府雇佣的牛车和大卡车正在集结,准备接走学校的各种物资和学生,最主要的还是带人走,西北联合大学因战火搬到这里,当时就比较匆忙,并没有来得及带多少东西,再加上日军飞机偶尔来轰炸,需要搬迁收拾东西也不是什么麻烦事,重要的物品一收拾,其实也没多少东西。

第二卷 第六十八节

李卫离开学校准备返回住处收拾东西,忽然发现原本有些冷清的大街上,不知何时挤满了老百姓,以往的学生们多不见了,看来都在准备转移,而大街上都是不知从哪里来的陌生的面孔,不少人衣衫凌乱,满脸木然,拖着大包小包,赶着牛骡驴马,携家带小的穿过县城的大街向着码头方向,顺着汉水朝西而去。

夹杂小孩的哭闹声,男人们唉叹之声和乡下女人特有的刺耳喊叫声所混合嘈杂的人声,几乎像是成倍放大了充斥着整个县城,给人带来一种乱世的感觉,是难民!~李卫心下琢磨不定着打量着这些人,一边挤人潮前进着。

忽然听到有两个后生突然扯着嗓子喊了起来“鬼子来了,快跑啊!~”人群猛然一楞,人潮停了下来,然后瞬间陷入一种疯狂,惊恐万分的人潮拼命的向前拥,“鬼子来了,快跑!~”“鬼子来了!~”“跑啊!~”像是潮水一样传遍了所有的人群,如同一块石子投入池塘里一般,整个城固县城内充满了震天的哭骂声,尖叫声,步履蹒跚的老人,抱着孩子的妇女,抱着求生的希望,不顾一切的向前挤,有人被踏倒了,边上的人来不及拉起,甚至不得不在地上拖了很远的一段距离,被惊吓的骡马在人流中死活不肯挪动半步,赶车人气急败坏的甩起鞭子也无济于事。

猛然承受战争影响的人群拥挤,李卫险些被淹没在人流之中,他不得不紧紧的靠在街边铺子门板,尽力朝前挤。

现在局势失控,如果想照着电视或小说上站出来逞英雄,想控制这些混乱的人群几乎是找死,且不说这些老百姓理不理你,至少想阻着他们逃命脚步起的怨气,就足以让这些思维很简单的老百姓一顿锄头上来。保证连根毛都不剩下,对于人群中因混乱而受伤的人,李卫只好报以同情,爱莫能助。

不知费了多大的劲,总算满头大汗的挤回住地地方,李卫回望着街上已经显得渐渐稀疏的庞大逃难人群,不禁暴汗的吁了口气,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一点没错,本来只需要!5分钟的路,楞是走了一个小时。

房东金师傅一家子早已收拾好东西等着李卫回来,连范国文也是包好了自己的小包袱,同样焦急的连忙把门拉开把李卫拉进门来,然后再紧紧地关紧门。

“卫子,你怎么才回来,你可把我们担心坏了!~”金师傅看到李卫安然无恙,像是松了口气道。

李卫仍是心有余悸的说道:“路上那些难民潮实在是太恐怖了,挤得我动弹不得。“真是难得金师傅他们现在还留下来等他。

“你没受伤吧!~”范国文面色惨白问道。刚才门外的那股动静可把他吓坏了。

“还好。没事!~你们应该知道鬼子要来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