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部分 (第1/4页)

异议,作为久经沙杀的老兵,几乎很快就明白了李卫地意图。

在战场上进行的不是决斗,逞能耍个人英雄主义纯属找死,而战士之间的默契非常重要,而是团队民团之间的较量,捏紧的拳头远远比一大盘散沙强。每个战士都需要非常清楚其他战友的战斗位置,随时可以协助战友或得到战友的支援。李卫需要尽可能的适应一班其他三个战士的战斗风格,并加以修正,同时留出将来新战士加入的战斗空位。

一番演练之后,休息时,李卫开始讲解刚才地战术动作,现代教学方法就是学以致用,先通过实践,再进行联系理论,更能加深印象,作为老战士地丁弘、庄冬荣和汤少明三人同样也根据自己的多年实战经验提出自己意见,修订出适合一班的多套战斗组合方案。

在将来地大战来临之前尽可能熟悉这些战术演练方案,将是一班的战士们减少流血牺牲的本钱。

李卫也很快将自己代入班长的位置,将自己的战斗风格完全融入到一班,数日的磨合,一班的各人都进入了角色,有了李卫这个根据地十大近战高手的加盟,再拉来雷龙的三班做为假想敌进行多次演习,使一班的战斗力有很大地提升中,在一连成为新的一个战斗风格凶悍且细腻战斗班组,隐隐有成为与二排的雷龙带三班形成一连双尖刀班的苗头。

二营长倒是给乐得合不拢嘴,原本就有尖刀一连的刀尖三班,而又有一个尖刀班要见雏形,这对于二营来说绝对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平常主战营连编制,能有一个敢打敢拼,风格凶悍的尖刀队伍就已经偷着乐了,而一连几乎是双刀尖态势,如果放到战场上,以前能狠狠捅敌人一刀,而将来很有可是能瞬间捅进两刀,撞上二营的敌人这乐子可就大了。

寒风日渐凛烈,然而二营的训练却渐渐放慢了下来。

粮食,成为困扰着根据地各支部队面临的最大难题。

日军地第三次强化治作战以败局场后,由于日军的扫荡使一些粮食储备点遭到破坏及下半年干旱造成粮食减产,虽然有计划配给制严格控制着,但根据地的粮食供给早就捉襟见肘,因为敌人的封锁,自打进入11月以后,部队的伙食里粮食的影子渐渐少了起来,原本每个月二两肉食供给已经断了,此时连首长们都不能保证能供应到有肉吃,战士们的锅碗里野菜,玉米等杂粮的比例越来越多,打仗耗得是钱粮,当兵是拿命拼的职业,体力消耗最大,一个战士的饭量远超过普通人,而粮食供应不足使战士们的体力消耗无法补充,部队领导不得不下令暂时减少了战士们的训练量,减少体能消耗,节约粮食。

喝着几乎能照出人影,分不清内容的糊糊,李卫皱着眉头硬灌了下去,说句实在话,这玩意见几乎比猪食还不如,味道不好还不说,喝下去整个嗓子和食道都不舒服,像被沙子磨了一遍似的,大多数农村兵和走过草地雪山的老兵都没有多少抱怨,少数城市兵却是在背地忍不住骂了几次娘。

炊事班的战士们挥着饭勺子,同样颜面无光,眼下实在是凑不出粮食,原来营里的储备早就吃完了,而眼下不仅仅是三团如此,其他部队也同样是这样,老百姓们也是勒紧了裤腰带尽量凑出一口供应部队,饶是如此,团部送来的给养也是时有时无,炊事班长几乎是想破了脑袋,尽可能搜集能吃的东西,煮出一锅勉强能够充饥东西,只盼着多拖一些时间等上级拔来粮食。

而战士们也都在一起想办法不让缺粮影响到二营的战斗力,平时都减少运动,勒住腰带,尽量不让自己感觉到饿,实在饿的受不了了就灌几口热水,都是一群当兵的汉子,这些省粮的土办法也只能维持一时之计。

“饿啊!”李卫苦恼地晒着太阳,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一天一顿饭让他自己的肚子从早到晚都是咕咕地直叫,哪怕是比猪食还差的糊糊灌下去,一会儿功夫就在胃里消失不见,这饿肚子的感觉着实不好受,李卫倒是有些怀念起以前吃香的喝辣的时候。

“卫子!加餐来了!”卫生队的林欣雨悄然出现在李卫身边,她常常借着女孩子胃口小的理由省下一口吃的留给李卫,但李卫哪好意思在这种时候多吃多占,但还是架不住林欣雨的又嗔又怒的反复磨,在她监督下亲手那一点点不多的食物填进李卫嘴里。

有些痴痴地望着林欣雨日渐削瘦的脸颊,李卫心疼了,多好的女孩子啊,只会顾着别人,从不关心一下自己,他忍不住伸手理了理林欣雨有些凌乱的刘海,却是有些笨手笨脚地把她的刘海弄的更乱了。

“你看你,毛手毛脚的,笨死了。”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