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望着仍在地上跳动着的土制篮球,这个掺着不知用什么材料做成地球形物弹性虽好,但份量一点都不轻,直到这会儿李卫才回过神来,刚才那一下重击也够呛。

刚才还欢呼声加油声不断的简易球场上立时鸦雀无声。所有的人直勾勾看向李卫,这个变态听说从卫生队回来后比以前更厉害了,在所有人的心目中李卫在二营里第二不好惹人物的地位立马危险程度升到第一,宁可招惹二狗子营长,也不敢撩小李子的虎须。

从李卫仍拿着报纸,面无表情的脸色上看,刚才那下砸得不轻,刚,才是哪个小子手这么贱,居然惹到这么个不该惹的家伙。

李卫站起身来,抬脚掂了掂球。立时让人们联想到不善地后续动作,立刻场上大乱,作鸟兽散。

脚尖轻轻一顶。土制篮球划出一个高抛物线,嗖得精准落入一个篮筐内。

篮板下混乱的人群中发出一声惨叫。

散开的人群里内,一连指导员丁鹤洋正站在篮筐下抱着脑袋气急败坏嚎着:“李卫,我不就失手砸到你嘛,有必要这么狠报复我,你,你等着瞧。”放完狠话,抱着脑袋撒腿就跑,得赶紧看伤去,说不定会有留下什么后遗症。

点子真准啊。一下子就砸到正主儿了,李卫脸上愕然,还真是天道昭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周围的人对视一眼,集体打了个寒战,李卫这小子太厉害了,这样都能找出是谁的失手。

篮球场上转眼人影皆无,只剩下几个村里的小孩子还抢着那个篮球打闹着。篮球还是是从娃娃抓起。

“我的外貌已经可怕到这种程度了吗?”李卫摸了摸脑袋,全然不知战士们的真实想法。

根据地暂时解决了粮食和保暖的问题,但南方国统区因为蝗灾和旱灾导致饥荒,有相当一部分逃荒的老百姓涌入了太行山革命根据地,看来遭灾地不止共产党地根据地一处地方,老百姓遭了灾,总也不能往门外推,在各地党组织的安排下,近半数逃荒群众被带往延安附近进行安置,其他群众被移往各个根据地,由各地党政机关和部队进行消化这股涌进来的人口。

生活刚刚还稍有好转根据地,食物又成了问题,各区地部队抓紧捕猎,同时尽一切可能抓紧安顿涌入根据地的难民,但大雪封山,野外动物活动减少,捕猎队的收获并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嘴,在发动多次抢鬼子火车后,日本鬼子们也精了,铁路线上不仅布了许多棒棒队通风报信,而且碉堡密布,延线重兵把守,难像上次二营一样抢个大满贯的机会也少了许多。

因为涌入太行山根据地的老百姓太多,住房一下子紧张起来,往往到了晚上,一屋子都挤满了人,不能完全伸展肢体睡觉,有些地方部队不得不把作息时间逆传,在晚上训练,把房子让给难民睡觉,部队则在白天进行休息,一间屋子从早到晚都是轮班挤满了人在睡觉,但八路军干部战士们没有任何怨言,因为他们都是人民子弟兵。

大量涌入的人口,根据地的军民们都在尽自己一分力收留,分出本以不多的粮食给他们,互相相濡以沫的期盼能够熬到开春。

隆冬地寒风利出钢刀,在晚上几乎无法在野外露营,经过上级师部首长们讨论,让各部队统一把房子让出来给南边逃荒过来的老百姓,同时借此机会建立独立的正式营区,不再借宿各村的老百姓们。

为了尽快解决抵御寒流,不让战士们在户外露宿或住在简单的窝棚里,同时也为了不再总是麻烦乡亲们,各团都投入人力开始大规模建立正式的军营。

一片大山的山区里,天然的平地都已形成自然村落,与老百姓争平地显然不在部队的考虑之中,只有自己依靠人工开出一片平地,但没有哪个人会奢侈到用炸药去炸山开石,只有日本鬼子地碉堡才能享受炸药包,而大山里的岩石,算了,还是老老实实的接受锤子和铁钎的招待吧。

各部队都投入了繁忙的建设工程,清出一片平地,砍伐木材先搭起简易的窝棚,然后采石烧砖,垒起营区围墙,搭建平房排屋,使部队重新有了落脚之处。

同时为了活跃根据地内的经济,优化生产力,在各部队干部的默许下,一些战士们自发性的组成小工坊,如提供各种规格半成品木料的木工坊,藤纺坊,石条坊,石水坊,砖瓦坊,甚至还支起了几个小铁匠炉子干起了打造工具的活计,上级领导的最高指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越来越多的战士不再是纯职业化士兵,而是投入到多种生产的社会化大生产过程,除了基本建设外,还有制衣,纺线,皮革,烧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