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1/4页)

着八路军的一面镜子,要是出了差子,他这个连长都脱不了干系,至少带兵无方的罪责是逃不了的。

“王保连长,你先别这么急着崔班长追究责任,先问问崔班长,到底是怎么回事吧!”李卫从王保身后走了出来道,听得崔班长说的话,他自己都有些不太相信会是战士们说错了话,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几乎是刻到了每一个八路军士兵的骨子里,哪怕是新兵蛋子也知道要维护好与群众的关系,警卫连几乎都是老红军班底,怎么可能会犯这种小错误。

崔桐班长把事情经过简略的说了一遍,王保和李卫两人对视一眼,他们两个以往的经验也看不出一班的言语到底有哪里得罪了这些村民。

李卫脸色有些阴晴不定:“就算是不肯卖点粮食给我们,也不应该会有这样的反应啊!”算起来这里应该也属于根据地的范围,没道理两句话不合,就把军民关系弄得这么僵。

不管怎么说,敌人是不可能用大手笔把所有村子的村民都用汉奸和特务伪装的,这些村民应该是土生土长的正宗根据地群众,怎么会不认他们这些八路了呢,很可疑,但究竟为什么呢?李卫却想不明白。

“我也觉得有问题!暂时我们最好还是不要再惊扰村民们另外派几个战士在村外监视村子里有没有人向敌人报讯!”警卫连长王保也觉得没必要继续在向群众收粮引起纠纷的问题上纠缠下去。

购买粮食补给的计划暂时被搁浅,但并不意味着王保他们没办法补充到给养,在去年反日军小队渗透作战时,李卫原来在的二营一连二排三班打劫过日军一个据点,并获取了相当数量的物资,李卫曾截留了一部分藏起来,藏的位置离这里并不远,再不挖出来用,恐怕真得要烂了!这本来就是李卫为了今年五一反扫荡准备的,没想到真的派上了用场。

这批物资很是让王保和陈佳瑶怀疑了一把,这一点都不像李卫平时铺张浪费的性格,这家伙怎么会未卜先知,居然会知道要藏起一些来应急,平时却不见他有这么节省过,真是神神鬼鬼的让人看不透。

李卫直接带着十几个警卫连战士再次进入深山老林,去寻回存下的物资,而王保他们继续在村子里休养生息,除了到野外打打猎和挖取野菜外,警卫连的战士们再也没有向村民们提出过要购买粮食,平时的饮食都是自力更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为了不再激起村民们的反感,王保让战士们和日本同志们有意地保持着一种沉默,也暂时停止了操练行动,尽可能的不影响到村民们的生活,他们更希望通过用行动来建立与村民们沟通的桥梁。

第六卷 第二百七十八节

白天村民们忙着农活,警卫连和日本同志则主动给村子修整道路,疏浚河沟,自顾自的忙得正欢,却也有一些青壮村民躲在院子或屋子里扒开一条门缝或窗缝,偷偷地看着这些哑巴似的士兵,像是监视,又像是观望。

偶尔战士们有时也会发现有人偷看他们,但战士们却当作没看见,依然埋头干活,把整个村子的大路小巷清理的清清爽爽,平坦的路面不见了以往的坑坑洼洼,细致的碎石子铺满了整条路,村民们院外的墙上都被用泥浆糊砌一新,仿佛整个村子被装修了一番。

有时村里的小孩和妇女偶尔为这些陌生的大兵们端上一碗水解渴,警卫连战士们百寻不得改善双方关系的机会,却往往会在一碗水上有所改善。

一碗水的接触效果几乎是微乎其微,但至少比以前无视要强得多了,村民们没看到这些士兵有扰民的操练和拉壮丁,更没有迈入村民家中一步,这些人仅仅是如井水不犯河水住在村子里,村民们保持着警惕的心稍稍放了一些,那些偷看,监视的人少了许多。

警卫连战士和日本同志们的努力下,他们与村民的关系慢慢的改善起来,这让王保他们看到了希望,老革命传统还是很有用的。

四天后,李卫带着警卫连战士们挑着几大筐物资回来了,这一次是盆满钵满,李卫找到山洞的时候,发现原来封存的地方被人动过了,扒开封闭的石头后,发现还被人留了个纸条,原来是辽县的游击队来过了,当初存东西的时候,辽县游击队的陈火班长等人也都知道位置。大概是他们也缺少东西,直接来取了一部分,武器弹药都没动,肉罐头和米面被拿走了近一半,而十几坛子的盐只剩下一坛,看样子是辽县游击队不是自己用的,像是拿去照顾伤员,如果拿来吃也用不了那么多盐。只有清洗伤口和消毒时,对盐地消耗最大,不然也不会拿走这么多盐。

李卫带着战士对剩下的物资来了个大清仓,日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