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对于菱儿这样的女孩儿,肯定是不适合,而且也有许多不方便。邢亮也担心带上个女孩子麻烦事儿太多,会碍手碍脚的。

大概是只有这么一个宝贝女儿的缘故,贺菱虽是贺国光的掌上明珠,却从小就没拿她当女孩子娇惯。不但请来塾师教她读书识字,郑偃武也经常抽空教她几路家传拳法、剑术;这几年贺国光外出经商,时不时的也带上她,也让她增加了许多见识,可以说贺菱还是一个能文能武的女孩儿。

在贺家,上上下下都知道,只要贺菱认定的事情,当父亲的经常是拗不过这个任性女儿。而贺国光的想法也总是异于常人,他不认同“女子无才就是德”的说法,更没有一般人“女孩儿家打什么仗呀”的那种通常思维,却是想:既然古有花木兰、穆桂英,那现在为什么不可以有贺菱为国出征?

从中秋之夜冯华负伤,菱儿的焦急、担心和关切,以及后来对养伤的冯华细致入微地照顾,贺国光已经看透了女儿的心思。他自己也很喜欢冯华,他觉得冯华生得一表人才,且知识渊博,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蛮有资格做自己的东床快婿。虽说冯华年龄大了菱儿十余岁,但那时候丈夫比妻子大个十几岁、二十岁也是常有的事情,只要两情相悦,却也未尝不可。因此也有让菱儿多与冯华接触,暗中撮合的意思。

这菱儿以前经常随着贺国光外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也到过许多地方,但是出门经商总是不同于行军打仗的。几位领导想法各异,最后却是一致地通过了贺菱的请求。

贺菱儿得寸进尺,自己的要求刚通过,又领来了自己的好姐妹龚芳。这个龚芳是贺菱的闺中密友,也是制药厂顾问李济棠老先生的外孙女,目前正在技术学院医护科学习。当得知贺菱以及医护班的许多男同学都已报名参加了远征军,她在征得家人的同意后,就来走贺菱这个后门关系。

冯华为此事登门拜访了李老先生,李老倒是异常豁达开通,笑呵呵地说:“贺会长的千金去得,芳儿自然也去得呀!”考虑到贺菱有个女伴方便,龚芳倒是很容易的参加了远征军。

女儿要出征了,做母亲的心疼、舍不得,可是也拗不过那父女俩。连夜收拾行装,却又让菱儿数说了一番:“妈,这是打仗,不是走亲戚!”让母亲又抹了一阵子眼泪。虽然贺国光表面上显得很平和,也知道冯华、邢亮等人会非常照顾菱儿,但临走前仍然忍不住对宝贝女儿千叮咛、万嘱咐,罗嗦个不停。

接到命令后的第三天,全副武装的义勇军主力部队告别龙口街的父老乡亲,准备南下增援辽阳。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着雄浑的歌曲,踏上了抗击日寇侵略的征途。贺国光、周天宇等留守人员以及许许多多的老百姓一直将战士们送到镇外,许久送行的人们仍然觉得那“我是一个兵,爱国爱人民,卫国战争考验了我,立场更坚定!”的嘹亮歌声还在半空中回荡。

义勇军在自己可以影响的区域内行军,沿途的老百姓都来观看,很多乡亲还送上烧开的茶水慰问部队,让战士们异常兴奋,也分外有荣誉感和自豪感。可是自进入奉天省以后,冯华却深刻感受到义勇军要成为人民子弟兵,该做的工作还有很多。由于老百姓不了解,照例是一听到过队伍,人们便纷纷躲藏起来。

为了保证行军的速度,部队也不便于停下来宣传,只是让军直和各营的宣传队用白灰水在墙上书写了许多诸如“义勇军是老百姓的队伍”、“义勇军保护老百姓”、“义勇军上前线打日本保家园”等标语口号;同时,冯华还以远征军总指挥的名义,书写了包含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主要内容的布告,张贴在显眼的地方。各连队也三令五申绝不准许有一点儿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每到宿营地,各部队都要把宣传群众的工作放在首位。义勇军秋毫无犯的严明军纪,与大力度的宣传,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义勇军的好名声很快就在奉天地区开始流传。

12月5日聂士成部千余人进攻分水岭,击毙日军中佐富刚三造,日军败退,聂部乘胜追击。

当冯华率领义勇军赶到了奉天以西的噶布拉时,接到了分水岭捷报和长顺将军的第二道命令:“迅速接替聂士成部在摩天岭的防务!”

冯华知道日军在东路进攻受阻后,会把主攻方向转移到西路,目前海城已是危在旦夕。海城位于鞍山和营口之间,是日军北进奉天,西出锦州,进而攻占山海关的必经之路。海城如果失守,日军就打开了北上攻击奉天,南下进攻山海关的大门。此时,当务之急不是接防摩天岭,而是增援海城!但是,对长顺的命令他们却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