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 (第1/4页)

加双眼花翎提督衔。

黄海海战后,汉纳根针对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先后向李鸿章和清政府陈述了“赶练新军以备大战,添购船炮以固海军”的具体制胜方案,并得到了翁同龢的高度重视。但因各种原因,这些建议大都没有得到切实地施行,只促成了编练新军一事。不过,由于朝中的许多大臣都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以及“恐大权旁落夷人之手”的担心,因此汉纳根并没有得到重用。而他当初制定地编练3万新军的计划也一变再变,最终只由胡燏棻编成“定武军”5000人。

冯华、李九杲、商德全以及两个侍卫走出“大生字号”旅馆,只见一溜儿五辆人力车,整整齐齐地一字排开在大门前,五名车夫恭恭敬敬地垂手而立,等候着他们上车。知道最大的考验就在今天,李九杲和黄德贵早在前一天晚上,就对出行的路线、乘坐的车辆以及人员的分工等方方面面的事情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安排。

天津历史上曾经有过九国租界,但在1895年之前却只有英、法、美三国租界。汉纳根先是住在英租界维多利亚路他岳父德璀琳为股东的利顺德大饭店。后来由于商讨经营矿山事宜,才住进了维多利亚花园内的戈登堂。五辆人力车先顺着沿河马路一溜小跑来到海大道,进入法租界,然后沿着大法国路穿巴斯德路,进入了英国租界地。

按照欧洲模式建设起来的英租界已经初具规模。笔直的维多利亚路是租界的中央大道,路旁种植的杨树、洋槐葱郁成荫;大街两旁一幢幢造型独特的西式建筑充满了异国情调——罗马式、哥特式、盎格鲁…撒克逊混合式等欧陆风格的洋房别墅别具一格,让李九杲等人恍惚间生出来到域外异邦的感觉;宽平的街道、整齐的洋楼、漂亮的油气照明路灯以及街区内景色秀丽的公园、灯红酒绿的俱乐部和绿草如茵的运动场更让他们的眼球大开洋荤。

大街上人群熙攘,西洋式马车和东洋人力车穿梭于狄更斯道和葛公使路之间。在法租界看到的是头戴尖顶帽、身穿大红灯笼裤的法国巡捕,而这里则是身着蓝色头盔、制服,手握警棍的英国巡捕和有着古铜色肌肤,头缠着巨大的红色头布、身穿同样蓝色制服的锡克骑警。他们或是煞有介事地在大街上来回踱步,不时地对进入租界的华人吆五喝六、指手画脚;或是跨在白色矮种马上挥舞着马刀耀武扬威。

旧中国租界的情况,冯华以前通过看书有过很多的了解,“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更是让他为中国曾经遭受过的苦难痛心不已。为了避免节外生枝,冯华出发前一再对李九杲等人进行叮嘱,不管遇到什么情形都必须尽量克制。不过,令冯华没有想到的是,目睹了那些“洋狗”的目中无人和趾高气扬,第一个忍受不了的竟然是他自己。一股比看书要强烈无数倍的屈辱感,猛然从胸中升腾而起,让他愤怒、让他想要大声呐喊、让他几乎无法克制。反而是李九杲他们由于有了冯华的事先叮嘱,虽然心中也是愤愤不平,但一个个到能强忍怒气,一直控制着自己的情绪。

一路无事,冯华一行五人波澜不惊地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戈登堂。戈登堂是英租界工部局的所在地,是一座东西走向的两层结构青砖楼房,中间有一个凸出的楼门,两边是两座八角形的三层角楼,门窗是夫卷式的,层檐作雉堞状,很有点儿中西合璧的风格。由于翁同龢事先已经知会了汉纳根,冯华他们没有遇到什么阻碍,就很顺利地进入了戈登堂。

然而,就在他们步入大门后不久,又有两辆人力车也一先一后地来到了戈登堂。不过,车子并没有停下来,只是稍微减缓了一下速度,就很快地离开了……

第二部怒海潮生第二十章“神刀”折津门

虽然这次会面是由翁同龢安排,并早就约定好了的,但是由于近两天外界盛传“由于安全的原因,新任旅大经济特别区办事大臣冯华已经绕道直接回转辽东”,因此冯华一行的如期到访,还是让汉纳根感到十分惊喜和兴奋。既出于礼貌也表示自己的敬意,他一接到冯华他们已经到了戈登堂大门口的消息,就兴匆匆地迎了出来。

这个黄头发蓝眼睛的日耳曼大汉已在中国居住了十几年(历史上汉纳根三次来华,前后在中国居住了39年,1925年病逝于天津),对这块异国的土地充满了感情。尤其是在丰岛海面目睹了日本人的残暴罪行后,颇为正直的汉纳根更是萌生了投身中国军旅的强烈愿望。进入北洋水师后,他先后几次向清廷提出了许多改革军制、整军备武的建议,可最终都因为主政者的种种偏见和猜忌而未竟厥功。几经波折,特别是自己苦心筹划的整顿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