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 (第1/4页)

成“山”字形。炮台内置大炮7门,分守于岛南端的东西两侧。

船队于夜色中悄无声息地靠近了桶盘屿(一个无人居住的小岛)。在稍做修整之后,特种大队的战士们即兵分几路,从几个方向分别朝西屿、蛇头山、金龟头、嵵里、风柜洞、隘门海滩以及马公港等几处预定的战略要点潜了过去。

台湾战役虽然正打得难分难解,但日军在澎湖列岛的防务却异常松懈。绝对的制海权以及己方在军事实力上的巨大优势,使得包括日军澎湖列岛行政厅长官、海军少将田中纲常在内的所有驻“澎”日本官兵,都渐渐滋生了一种“澎湖是远离战场的后勤基地”的麻痹大意思想。

尤其是由后备步兵临时组编成的陆军第七师团在永山武四郎中将的指挥下,从台湾西海岸的布袋嘴成功登陆之后,驻守澎湖的鬼子更是认为占领全台湾只是时间问题。澎湖列岛行政厅目前的任务就是加强澎湖周边海域的海上巡视,严防支那运输船从大陆向台湾叛乱分子运送援助;以及按时为在台湾南部水域担任海上巡逻的分舰队和支持陆军作战的军舰补给燃料、弹药、淡水和给养。至于台湾岛上的那场矿日持久的鏖战则根本用不着他们瞎操心,毕竟澎湖与战场之间还隔着那“不可逾越”的茫茫大海。

另外,澎湖列岛本身兵力的严重不足,也是造成其防务松散的一个重要原因。自从比之岛支队被抽调增援台湾战场后,日寇在澎湖只留下了为数不多的守军:即第一警备队、后备工兵第四中队和第十二要塞炮兵中队。目前,工兵中队全部驻守在港口区,第一警备队主要驻防在澎湖厅城所在地马公镇,而炮兵中队则负责守卫天南炮台、东角炮台、拱北炮台、西屿东炮台和西炮台等几处战略要地。因此,当特种大队从几个登陆点向岛上潜入时,鬼子几乎没有任何的防备。

澎湖各岛地势平坦,小山丘大多不超过二、三十米,再加上少雨多风,树木稀少,因此设在西屿海拔五十米小高地上的那两座炮台就显得高高在上,可以俯瞰到整个澎湖湾。鉴于西屿炮台扼守着进出澎湖的要冲,是此次海上奔袭战能否获得成功的最关键环节,因而这一路的偷袭行动由孙宝义亲自率队执行。

在黑暗的掩护下,几艘登陆艇伴着涛声悄然绕过了灯塔,从炮台的侧后方摸上了西屿西北面的内垵海滩。上岸后,孙宝义立即兵分两路,利用丘岗和那些遍地丛生、蔓如野草的天人菊作掩护,迅速地向炮台潜去。

黎明前是人最困乏的时候,炮台上虽然亮着灯光,却看不见一个人影。习惯了平安无事的鬼子哨兵打熬不住,怀抱步枪斜倚在炮台的围墙上打起了鼾。偷袭行动进行得异常顺利,两个炮台上的鬼子连死都不知道是怎样死的,就全被战士们用匕首送上了西天。进入澎湖湾的大门,就这样被“从天而降”的特种大队轻而易举地打开了。

海风猎猎,一阵紧似一阵。然而,在马公、白沙、西屿诸岛环抱中的澎湖湾却一如其名,整个港湾仍是一片波澜不惊。黎明前的黑暗浓郁而压抑,几乎将整个澎湖列岛都包融在了苍茫的夜色之中,唯有西屿那依然明亮的灯塔,以及西屿炮台、天南炮台和处于金龟头半岛与风柜尾半岛合抱中的马公港里时隐时现透出的点点灯火,还在为夜航的船只指示着进港的路径。此刻,停泊在港湾里的日舰并不算多。除了负责守卫澎湖的“满珠号”练习舰外,就只有因在布袋登陆时被抗日联军炮火重创、准备拖回基隆修理而暂时停靠在此处的“赤城号”炮舰,以及护送它来此并做短暂修整补充的“秋津洲号”和“武藏号”巡洋舰。另外,港内还有为第七师团运送给养的两艘供应船和四艘运输船正整装待发。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西屿炮台以及位于金龟头的天南炮台和蛇头山的瞭望台都先后发回了“行动得手”的三明两暗的灯光信号。但其余几个行动小组,大概是行动点距离较远,直到此时仍没有音讯传来。至于掉队的“宙字号”,从他们发来电讯所报告的位置分析,肯定已是赶不及这场战斗了。

萨镇冰看了一眼曙色微露的东方天际,扭头对身边的黄钟瑛沉声说道:“不能再等了,通知各艇对鱼雷发射筒和火炮、鱼雷做最后的检查,准备立即行动。另外,告诉弟兄们,第二次渡海援台行动能否获得成功、北洋水师的耻辱能否被洗刷,就全在此一举了!”

说至此处,萨镇冰的神情蓦然庄严、凝重起来:“赞侯(黄钟瑛,字赞侯),还记得总指挥在鱼雷艇分队成立时说过的那句话吗?‘我以我血荐轩辕!’,它不仅仅只是总指挥对我们的激励和期望,更应该成为我们鱼雷艇分队的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