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 (第1/4页)

虞王燕中诚是宗人府宗正,这个大祁皇朝最注重维护皇权的臣子朗声说道:“臣等遵旨!”

老太师宋如双磕头称颂:“皇上圣明!”

武安侯顾亭北紧跟着称颂:“皇上圣明!此乃大祁朝万世永继,继往开来的英明之举,臣等谨遵。”

皇极殿内依然形势微妙,吕不群、李元之等人眼观鼻,鼻观心,内心泛起惊涛骇浪。允康皇帝这三个诏书如三座大山那样压在他们的心头,何止重愈千斤?而且,如此大政事先不经过尚书省,这让他们情以何堪?

兵部尚书陆思法迟疑片刻,跪倒磕头:“皇上圣明!六皇子、七皇子、九皇子皆有才干,臣等遵旨。”

老皇叔和武安侯站出来支持在所有人意料之中,但是,老太师和大将军陆思法的态度如此鲜明,更让一心辅助五皇子和二皇子的吕不群、李元之眼皮直跳。

三份诏书,围绕的中心内容只有一项,抑制庆王、雍王的实力,抬高其他皇子的地位……

太突然了!

朝会结束之后,吕党、李党、陆党、各大士族、外省官员等泾渭分明地聚成数个圈子,御道上只闻各人身上佩玉“叮咚叮咚”的敲击声,无一人高谈阔论。气氛格外压抑。

三省六部的朝庐内一时间人满为患。

以往散朝,吕不群、李元之等阁僚都要到朝庐休息片刻,意气风发地高谈阔论一番,或者与三两个知己浅酌,天寒地冻的,在朝庐喝上几杯可以暖暖身体,顺便处理朝政。这天,出内宫后,吕不群、李元之不约而同地坐着马车扬长而去,丢下无数想看他们脸sè行事的大臣,朝庐里的人流便逐渐散去。

两人心有灵犀地来到老太师府中。

老太师宋如双知道他们要来,关照管家守在府门,等他们进府,送去东院的一个小厅。

小厅内,丫鬟们早热了几壶好酒。老太师喜欢喝茅台星王酒,上了年纪之后,皇帝体恤老臣,若非传旨让他上朝,其余朝会可去可不去。每次散朝回府,他都要在这个小厅喝上一壶热酒。

等吕不群、李元之踏入小厅,老太师坐在椅子上也不站起,招招手道:“来,吃狗肉。”

当年宋如双担任首辅的时候,他们两个一个在吏部、一个在户部,都担任侍郎职务,老太师称得上他们的明师,在许多政务上进行提点和照拂。

只不过近年来因为吕不群辅助雍王,李元之辅助庆王,彼此的关系就冷淡了许多。两人也只在老太师府上遇到,才会坐到一起。

冬天,慢火喂熟了的狗肉夹杂着茴香,香气阵阵。老太师嫌筷子麻烦,直接用手抓,他抓着一块狗腿骨,横拿着啃咬,胡须上满是酱油汁和狗肉末,吃到兴高采烈的时候,老太师伸衣袖往嘴上一抹,衣袖上满是亮晶晶的油腻,嘴唇被衣袖这么一抹,苍白的胡须连着酱汁粘在皮肤上,老太师浑然不在意,举杯说道:“痛快!来,喝!”

这一声“喝”中气十足,上了年纪之后,他不管是上朝还在在家里谈事,说话始终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唯独举起酒杯时的那声“喝”才依稀看出当年担任首辅平定诸侯叛乱时的那种豪气。

旁边侍候着的两个婢女忍不住紧蹙眉头,看着老太师喝热酒吃狗肉,鼻涕淌下来只管用衣袖横抹,更恶心的是,鼻涕来不及擦的时候就滴在狗肉上,老太师浑然不觉,依然塞进嘴里酣畅淋漓地大嚼。

吕不群看得胃口全无,说道:“老太师,您对皇上今天连下三道出人意料的旨意有何看法?”

“呃?你怎么不吃啊?”老太师把眼一瞪,从锅里抓起一块骨头,递到他面前,道:“这么好的狗肉必须趁热吃!”

吕不群尴尬地接过狗肉,看准了他手抓的地方,避开部位咬了一口。

“好酒啊!好肉啊!喝!”老太师眉花眼笑,见李元之也有开口说话的征兆,又抓起骨头递到李元之面前,道:“元之,吃肉,这条大黄狗养了三年多,肉特别香。”

眼看着不接过去老太师就会直接将骨头往他的嘴里塞,李元之急忙接过,道:“老太师,皇上今天的三道圣旨明着抬高六皇子、七皇子、九皇子的地位,但最得益的却是九皇子一人。我有些想不明白,何以皇上这么多年对九皇子不闻不问,突然来了这么一个大转弯?就因为九皇子在武定场上异军突起?可是,光武力强悍有什么用?天子乃一国之君,肩负治理天下的重担。”

“呃?你以前不是这么说的……我记得你常说大祁朝以武力定天下,皇上必须武功高强。”

在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