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照片吸引了。

“咦!这个东西好像针灸用的针啊!”二丰叫道:“灰不拉叽的,是什么针啊?”

两人看向下面的简短文字介绍:“樊阿针,徐州出土,属三国物品,成分检测,元素不详。”

“樊阿针?这是什么针,是古时候用来针灸的针吗?不就是含铁吗!还元素不详,呵呵!就是想盘出个好价钱,奸商!”二丰说道。

这时菜端了上来,二丰卷起报纸,对老板说道:“这份报纸借我看一下。”

老板大方的挥手道:“拿去吧!”

陈文达拿起筷子催二丰:“快吃!”

“有事?”

“我要去网上查些资料。”

“樊阿针吗?舅,这到底是个什么针?”二丰好奇的问道。

“这套针的确是针灸所用。华佗有两个徒弟,一个是广陵的吴普,一个是彭城的樊阿,也就是今天的徐州。樊阿擅长针法,喜欢推陈出新,勇于探索,在行针上,别人不敢扎的穴道,他照扎不误,并且从未失过手,扎一个,好一个,也是有神医之名。‘梅花神针’是治化大师所创,传于了华佗,吴普和樊阿作为华佗的亲传弟子,自然也会‘梅花神针’。后人说樊阿扎常人不敢扎之穴位,我想,若非使用‘梅花神针’,他也没那个胆子去扎。”

“那是,‘梅花神针’讲究的就是出其不意,有些穴道,一扎就要命,但在‘梅花神针’这里,却是生穴。”

“你小子,总算对‘梅花神针’有些领悟。这樊阿极重情意,华佗被曹操弄死后,他和吴普花钱买通了狱吏,将华佗的遗体弄了出来,他们就商量,把师父埋在哪里?华佗的家乡是亳州,按理说,应该埋在那里。樊阿却说,要是师父葬在家乡,官府必然追查,那肯定是一查一个准,到时候啊!师父的遗体就保不住!曹操是什么?枭雄啊!枭是什么?枭就是鸟啊!曹操就是一个鸟人,害死了咱们师父,死后,肯定也不会让咱师父安生!吴普就问,那咋办?落叶总要归根吧……陈文达边吃边对二丰讲起了故事。

“樊阿想了想,说,干脆就将师父葬在我家吧!吴普道,哎呀!那怎么行?要是被官府查出来了,你全家人都得死翘翘啊!樊阿说,师父生前待我如子,就算受到株连,我也心甘情愿。两人一来二去,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把华佗的灵柩运往樊阿的老家的彭城。”

二丰听的津津有味,插话问道:“后来华佗就葬在了彭城?”

“非也!非也!”陈文达摇着筷子说道。

“我次奥!舅,你怎么整的跟说书人一个吊样?”二丰催问道:“那华佗后来到底葬在了哪里?

陈文达吃了一口菜,也不着急了,说道:“樊阿和吴普请了一些人,护着华佗的灵车,日夜兼程的向彭城出发,这一日,灵车走到了项县,遇上了霪雨天气,大雨滂沱,数日不止,灵车无法继续前行,只得暂停。消息传到东小楼、西小楼,村民们听说华佗的灵车停在这里,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成群结队的人来向樊阿要求,把华佗安葬在当地……”

二丰疑惑的问道:“为什么那里的村民要求葬在他们这里?非亲非故的,这不是找麻烦吗?到时候曹操性起,屠村不是扯了么?”

陈文达摇了摇筷子,道:“人就是将心比心的,华佗生前,曾带着樊阿和吴普到过这一带,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他们到达这里的时候,正赶上东西小楼两村发生了瘟疫,那人啊!一片一片的死,华佗和两个徒弟开始救治村民们,这两个村啊!穷,穷的饭都吃不上,哪有闲钱吃药?华佗师徒一商量,救人嘛!谈什么钱不钱的?有钱就给一点,没钱就算了,命要紧!三个人挨家挨户送药,并且亲自熬药,把两个村的人从阎王爷那里拽了回来。两个村的村民们感恩戴泽,都把华佗当成了救命恩人……呃!那时候华佗是主角,樊阿和吴普只是个打下手的!有了这一出,所以两个村的人啊!都惦记着华佗,才有了前面的请求。”

“后来呢?”二丰巴巴的问道。

“一开始啊!樊阿、吴普不从,想等雨停了就走,可没想到这雨下个没完没了,他娘的连续下了一个星期,你说邪门不邪门?”

“靠!邪门的很啊!”二丰听的兴起,拍案叫道。

“后来啊!樊阿和吴普想了想,这天啊!不知什么时候才晴,温度又高,路程又远,又总不能停在这里不下葬,那可是对死者的不尊敬,于是就答应了村民的请求。大家动手把一代神医华佗埋藏在沙河南岸的一块高地上。”

第 17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