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部分 (第1/4页)

最后一句话宛若雷霆,震得入耳鼓嗡嗡响,归信军听在耳里,大声回答:“没有!”

“没有就好。”吴骥点点头,道:“我给你们三个月时间,要达到先生的要求。若是答不到,不论是指挥使也好,都头也罢,全部滚蛋吧。”

“啊!”这可是要了老命,归信军只觉这比上刀山还要难,可是,他们深知吴骥的为人,说得到,做得到,说要你滚蛋,肯定是滚蛋。

“读书识字,有打辽狗难么?”吴骥再大声喝问一句。

“没有!“归信军大声回答,心里却是暗自嘀咕:“吴都指挥,你这是要了亲命,读书识字,肯定比打杀辽狗还要难!要难得多!”

“时间只有三个月,不想滚的就多用点功。莫要到时,让我赶你走!”吴骥说完,大步而去,根本不理睬归信军的苦瓜脸。

“我们真要学?”吴骥一去.9j信军就嘀咕起来了,个个一脸的为难之色。

“闭嘴!学!学!往死里学!”李明初一咬牙,几乎是从牙缝里蹦出来的:“要不是吴都指挥,我早就死了,吴都指挥交待的事情,就是死也要完成!先生,您请!”

从这天起,归信军老实多了,老老实实的读书识字。当然,读书识字,只是在训练之余,每天晚上抽出两个时辰进行。

舍得一身剐,皇帝都能拉下马,只要横下一条心,没有完不成的事。李明初他们狠下心要读书识字,进步很快,这个先生大是惊讶。

吴骥之所以要这么做,就是想到现代有一支军队,泥腿子出身,却能坐江山。原因在哪里?就在于他们敢于去学习。他们为了学习,可以在膝盖上写字,在被窝里读书。

归信军不识字的程度远远超过那支军队,不给他们旌加压力,是不可能读书识字的,更不可能提高战力。没有文化的军队,要想进步是很难的。

吴骥本来可以亲自给他们上课,还可以教他们很多东西。一是李明初他们没有功底,一切要从头来,吴骥眼下用不着教他们。二是吴骥太忙了,有很多事情要做。

这不,吴骥正与皇甫嵩、齐大保在草拟一份归信军训练教材,总结归信军的得与失,力争完善归信军的战术。

劫岁币这事,大获成功,固然让人欢喜,却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急需解决。归信军只是初威,要真正形成一个体系,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还要有很多仗要打,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完成的。

“要是郑大人在就好了!”皇甫嵩握着笔,很是头疼。

劫岁币成功,回到归信后,郑太就到他处赴任去了。若是他在,这种动笔的事,就交给他好了。说起这事,吴骥也不是那么善长,真是怀念郑太。

“骥哥,王枢密来了!”就在三人感慨之际,吴健快步进来,冲吴骥禀报。

“王枢密?”吴骥忙把手中笔一放,站起身,出去相迎:“他来做甚?准没好事。”

“还能有甚事?当然是来夸赞我们的。”

皇甫嵩和齐大保二人一昂头,一挺胸,意气风发:“我们压着皮室军打,这是上百年来的头一遭,要不惊动王枢密都不行。

“谁在背后说我的坏话?”一个炸雷似的声音响起,吼得山响:“不想活了!”

只见一个壮硕的好汉大步而来,官威堂堂,气势威猛,不是王韶还能有谁?王韶一双虎目精光暴射,在吴骥三人身上一扫,嘴角一翘:“吴都指挥,谁说我的坏话,告诉我,我要治他的罪!”一边说,一边捋袖子,摆出一副真要治人罪的样儿。

“王枢密,知道你威风,莫要威风到我们归信军来了。”吴骥把他一打量,浑身透着喜气,哪里有生气的样儿。

“嘿嘿!知我者,莫过于吴兄弟。”王韶大步过来,在吴骥肩头上一拍,赞道:“吴兄弟,你的身子结实多了。要是在以往,我一拍之下,你都快散架了,今儿没事,我多拍几下。”

“你少来!”吴骥一闪,让到一边去:

“你有事快说,没事请便,归信小地方,容不下你这尊大菩萨。”

“吴兄弟,你真是,一点地主之谊都不尽。“王韶直翻白眼:“我听说你发了一笔大财,特来分杯羹,你不能吃独食。”

奠看王韶威名赫赫,也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吴骥早就预料到了,一口撇清:“你莫要道听途说。我哪里发财了,发财也是你王枢密干的事。”

“好,你不承认。你看看这是甚么?”王韶从袖子里取出圣旨,在手里晃晃,道:“这下,看你有甚话说。哼!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