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 (第1/4页)

“大宋万岁!”汴京百姓在宋神宗的引领下,尽情的呐喊,渲泄他们的喜悦之情。也不知道吼了多少时间,宋神宗的欢喜之情这才稍却。

宋神宗从皇城上下来,大声道:“去太庙。”

历朝历代都有太庙,那是一个王朝最为神圣的地方,凡遇重大事情,都要祭告太庙。如此大胜,是该去太庙,王安石他们忙着张罗起来,很快的,就准备好了,禁军护卫着宋神宗,赶去太庙。

“你们也来!”宋神宗冲王安石他们招手。

去太庙祭告,那是无上荣耀,王安石、吕惠卿、吕公著三人大是欢喜,忙跟上去。

太庙在汴京的东北,四周有砖石砌成的沟渠环绕。一行人来到太庙,禁卫军和宦官在太庙外等候,宋神宗带领王安石、吕惠卿、吕公著进入太庙。

太庙的建筑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堂,二是室。每室平时分别安放着自宋太祖的高祖父以下,历代皇帝和皇后的神座。

第一代神主面朝东方,其馀备代神主按所谓“昭”与“穆”的次序,分别面朝南或朝北。遇到大典礼,须将神主抬到堂内,第一代神主居中,其馀备代神主按左“昭”右“穆”

的次序分列两旁,一律面朝南。

每一位神主有一室,供奉神主。神座前有牙床,上面铺着紫绫,香炉里点着香,香气缭绕,一派肃穆之气。

王安石他们在宋神宗的带领下,去备室祭拜,最后来到宋太祖的神位前,祭告:“不肖孙臣顼敬告太祖官家在天之灵:恭惟太祖官家以英武之姿,南征北讨,削平僭伪,创业垂统,立大宋万世不拔之基业。然则契丹横行,西夏凌侵,大宋一日不得安宁,百有余年,臣之大过!幸太祖官家在天之灵佑护,将士用命,大宋之军八万人辽境,斩杀辽军七万三千余,掳获粮草、金银不可胜数!臣孙顼再告太祖官家在天之灵!””咚咚!”

宋神宗使劲叩头,额头触在地上,发出“咚咚”的响声,额头上起了青包。可是,他宛若不觉,仍是在拼命叩头。

王安石三人陪着叩了几个头,发现不对劲,忙拉着宋神宗:“官家,快快请起!快请起!””你们放开!你们放开!”宋神宗却是不愿起来,大声道:“自大宋创建以来,就未有如此之大胜,朕要叩头,谢太祖官家佑护!”

王安石三人哪敢让他再叩头,你拉我拽的,好不容易把宋神宗拉起来,只见宋神宗额头上老大一个青包,都在向外渗血了。

“快传太医!”吕公著忙吩咐一句。

“不须!”宋神宗挥手阻止,乐呵呵的道:“这点伤算得了甚?比起将士们浴血拼杀,屁都不是!”

宋神宗竟然爆粗口了,着实让人想不到,王安石三人不由得瞠目结舌。

“走!随朕去太祖誓碑。”宋神宗甩甩袖子,大步走在头里。

“太祖誓碑!”王安石、吕惠卿、吕公著惊呼出声。

传闻宋太祖曾经留下一块誓碑,却是没有人知晓,是宋朝最高机密,只有皇帝才能看到,他们乍闻此言,无不是大惊失色,震憾不已。

“你们要记住,出了太庙,把誓碑之事忘掉!”宋神宗眉头一挑,以不容置疑的口气道:“若有半点泄露,朕就灭你们九族。太祖誓碑,除了朕以外,当世还未有人见过,你们要记好了。”

这是对三人莫大的荣耀,无不是欢喜莫铭,连声领旨。

在宋神宗的引领下,来到太庙一个秘密夹室前。夹室的门上锁,封闭很严,宋神宗命人开锁,拿起门外一支蜡烛,推门而入。又命王安石取门外的香,插上香案。

香案后有一个销金黄幔套着的东西,宋神宗同王安石他们行跪拜之礼,揭开黄幔,露出宋太祖当年留下的皙碑。

誓碑约七、八尺高,四尺多阔,上有三行誓词。第一行写的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即使犯谋反大逆,止在狱中赐死,不得在闹市刑戮,不得连坐支属。”

第二行写的是:“不得杀大臣、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第三行写的是:“子孙有渝此誓,天诛地灭。”

打量着誓碑,王安石恍然:“怪不得这么多年来,官家对司马光、韩璃、吕公著他们多加优待,不论他们做出何等之事,都没有杀头。可惜可恨啊,司马光打着上书言事的幌子,反对新法,真是老奸巨猾。”

吕公著打量着誓碑,也是恍然大悟:“司马光一再说,不论有何事,都要上书言事,莫走他途,原来这是护身符。嘿嘿,有了这护身符,我以后就可以放开了胆子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