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1/4页)

五年的时间是不可能的。以辽国的实力,在三五年内恢复,那是朕高看耶律洪基了,准确的说,没有十来年时间是不可能恢复的。有了这么长的时间,朕就可以腾出手来,安心对付西夏了。

“嗯!”曹太后不住点头,接过话头道:

“大宋数十年来面临着西夏与辽国的威胁,难以把力量集中使用,这才造成两面作战,疲于奔命。两国中,又以西夏最弱,是以大宋以先西夏后辽国为国策。若是能让辽国在十年难以大举用兵,大宋就可以集中兵力对付西夏。不要说灭了西夏,只需要夺取横山,就可以把西夏锁在西北之地。王韶已经夺取了熙河之地,若再夺取横山,西夏难以威胁大宋了。“这番话说得很精辟,正是宋神宗如今的想法。用五七万代价换取十来年的时间,还是划算的。

只要夺取了横山,把西夏锁在西北之地,宋朝就避免了两线作战的弊端,可以集中兵力与一国对抗。要是能打进幽州,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话,对宋朝的好处就更大了。

当然,曹太后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若是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话,宋神宗的地位就是无人可以撼动,宋神宗会威为圣君,即使她要废宋神宗都不可能。

她能有如此地位,就是因为她能让宋神宗很顾忌,若是失去这一优势的话,她的影响力就会大降。可是,事情已经这样了,她要阻止也是阻止不了。

就在她患得患失之际,只见宋神宗笑嘻嘻的道:“祖母,今儿是个大喜的日子!本是新年,再有捷报传来,是喜上加喜,一定要好好庆贺庆贺。孙儿斗胆,请祖母与臣民一见,共庆这难得的喜事!”

“我?”曹太后很是意外。这时候现身,那是很出风头的事情,她万万想不到,宋神宗竟然会要她去。

“祖母对孙儿说过,就算把天捅漏了,有祖母为孙儿补上,孙儿才敢派兵攻打涿州。”

宋神宗很是真诚,道:“要不是祖母,哪有如此盛事,在这喜庆之际,不能没有祖母。”

宋神宗自有盘算,如今,他与曹太后的关系最是亲近,若是趁此机会把曹太后彻底拉到自己这边,那么司马光之辈就孤立了,对新法的推行大有好处。

曹太后把宋神宗一阵打量,只见宋神宗特别真诚,没有丝毫作伪,不由得大是欢喜,拉着宋神宗的手,不住拍打着,欣慰无已:“顼儿,你有孝心!你真的很孝顺!祖母就与你走一趟!”

(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有人欢喜,有人忧(四)

吕公着府上,灯火通明,仆役奔走忙碌,吕公着正在宴客。

他是反对派的干将,趁这机会,反对派的主要人物都聚在他府上。司马光、韩琦更是与吕公着同坐,三人是反对派的三大首领。在这三人中,司马光才是真正的首脑,韩琦和吕公着都得听他的。

吕公着邀请二人入席后,招招手,一个面如傅粉,极是英俊的年青人进来,吕公着对这个年青人极是喜爱,冲他微微一笑,道:“好问,快来见过君实、稚圭。君实、稚圭,这是愚孙吕好问。”

吕好问快步上前,冲司马光和韩琦见礼,道:“吕好问见过二位大人!”

吕好问一表人才,彬彬有礼,司马光大是赞赏:”好后生!好后生!吉甫,你后继有人。”

司马光名重天下,他很难赞赏一个人,能得他如此赞扬,实是难得,吕公着不由得大喜:“君实过奖了。”

韩琦打量一阵,也是不住点头:“后生可畏啊!是一块良材美玉,若是好好雕琢雕琢,必是名世者。”

“呵呵!”韩琦的赞誉更高,一个名世者,让吕公着喜悦不已:“稚圭过奖了!过奖了。”

吕好问给二斟上酒,退了出去。吕公着端起酒杯,与二人饮了一杯,这才笑道:“我这孙子年纪还小,极需雕琢,若是二位能指点学问,是好问的福气,不知二人可否应允?”

论学问,放眼天下,司马光认了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若是能得司马光指点,真的是鱼跃龙门了。更别说,韩璃是公认的”名将”,尽管他的胜仗不多,是反对派里最懂兵法的一个,若是能得他指点兵法,吕好问就是文武双全了。

“呵呵!”司马光发出一阵畅笑声道:”我观此子非池中之物,指点的话不敢说,若有不解之处,尽管来问便是。”

“我也是这意思。”韩琦发话了。

“呵呵!”能得二人如此承诺,比万两黄金还要让人欢喜,吕公着大喜过望,连连道谢。

这事就算告一个段落了,吕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