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部分 (第1/4页)

“吴骥刚刚完成河西之战,灭了西夏和吐蕃,虽然屠尽六十余万两国之军,却是兵老师疲,定然要休整很长时间,这不正往幽州撤么?”

“是呀!这样的大战,虽然宋军大胜,却是疲累不堪,这休整是必要的。依我看,吴骥不仅要休整,更要联络蒙古诸部,切断我们北上之路,只有这样,吴骥才有必胜的威算。”

“吴骥不仅要休整,还要运筹,还要联络蒙古备部,这一来二去,没有三五个月时间不能完成,吴骥进军上京的时间至少要在秋后去了。甚至,有可能是来年!”

这些大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猜测吴骥的进军时间。他们所言皆是有理,可以说很中肯。河西之战,虽然宋军大胜了,却也够累的。更别说,自从涿州之战始,宋军就没有好好休整过,一直在征战,早就累得不行了,休整是跑不掉了。

更重要的是,要进军上京,需要筹措大量的粮草。若无大量的粮草,吴骥断不敢向大漠进军,这有历史教训的。霍去病善于用骑兵,他攻打河西之时,没有带粮草,走到哪吃到哪,把盘踞在河西之地的二十四万匈奴大军给打得灰飞烟灭。然而,对于大漠,霍去病不敢不带粮草,若是没有粮草,霍去病也不敢向大漠中进军。

古往今来,那么多的名将,没有一个敢不带粮草而进军大漠的,就算吴骥再能打,没有粮草他也不敢进军上京。

算来算去,吴骥进军上京的时间最快也要秋季去了。大漠中的秋季很冷,很快就到了冬季,非用兵之季了,宋军无论如何不敢在冬季进攻上京。这样算来,吴骥很可能在来年进攻上京,拖延时间,这对于耶律洪基他们来说,那是天大的喜事。

“呵呵!依我看,吴骥来年进攻上京的成算更大!”

“我也如此以为!”

群臣齐声附和。

耶律洪基紧抿着嘴唇,听着群臣的议论,始终未发一言,眉头一挑,问韩举:“韩举,你说呢?”

“皇上,臣以为吴骥在今岁进军上京的可能不大。若臣是吴骥,就要来年进军。”韩举眉头一掀,沉思着道:“大漠与别的地方不同,广漠无垠,若我们打不过,还不会撤离?

我们利用大漠的广阔,与吴骥在大漠中周旋,吴骥讨不了好去。是以,时间越充足,对吴骥越是有利。”

大漠广阔无垠,利用大漠与宋军打游击,谁也收拾不了,就算起兵家之祖孙武于地下,也会束手无策。

“嗯!”耶律洪基重重点头:“朕也如此以为!虽说吴骥来年用兵的可能性更大,可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好秋季开打的准备。”

“皇上英明!”

群臣最想听的就是这话,吴骥越晚进攻,对契丹越是有利。

然而,他们的话刚刚落音,就给急惶惶的军报打击得天旋地转,仿佛世界末日到来似的。

“禀皇上,不好了,不好了,大事不好了!”一个亲兵急冲冲的冲了进来,满头大汗,脸色煞白,跟在土里埋过似的,远远就嚷了起来:“吴骥打到上京了!吴骥打到上京了!”

声嘶力竭,心惊胆跳,晃了晃,一头栽在地上,昏了过去了。

“吴骥打到上京了?”

一众大臣不由得心惊,差点跟这个亲兵一样昏过去了。上京是他们最后的落脚点,若是吴骥打来了,他们的末日也就到了,谁能不惊?谁能不惧?

“胡说!”耶律洪基冲躺在地上的亲兵喝问起来,可惜的是,这个亲兵昏过去了,没有听见:”朕的大军把上京方圆五十里守得铁桶一般,吴骥打到上京,朕能不知晓么?”

耶律洪基把收拢的辽军驻防在上京周围,拱卫上京。若是吴骥打来,这些辽军就会传来消息。到眼下,甚么消息也没有,要他相信吴骥打到上京了,他还真不信。

“禀皇上,吴骥打到城下了,宋军正在列阵,准备攻城了!”就在耶律洪基发火之际,又一个亲兵冲进来,远远就嚷起来:”城外的契丹勇士们不是给吴骥杀死,就是逃走了,他们压根就没有拦住吴骥大军,吴骥大军一路杀来,如入无人之境,无人可挡!”

耶律洪基虽然竭尽全力,搜罗了数万军队,驻守在上京。可是,这些军队的战力不行,再加上装备更是不堪,与宋军对上,肯定不是宋军的对手,给宋军击溃,是必然之事。

更重要的是,辽军士气极度低落,若是遇到宋军,十有**不会拼命,而是逃命!

如此一来,耶律洪基布置在城外的辽军就成为了摆设,无法阻挡吴骥大军的脚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