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1/4页)

第八十七章 求仙心切

那高高在上、圣洁无垢、倍受众生顶礼膜拜的九天玄女,踏七彩云霞,履玄璚凤文之舄,系凤翎织锦九sè裙,身著流彩仙妙衣,著黄金褡襡,带灵飞大绶,腰佩宝录,头上太华髻,头顶太真晨婴之冠。

她举手投足间,优雅妙相,说不出的动人,周身有百十只白鹤环绕,将她绝世之美,烘托得难以言喻,冷笑几声道:“还当是甚麽惊天动地的魔王,原来不过如此。吾与你斗法,不过试探而已,若你合吾心意,当收为坐骑,既然如此脓包,留你何用。”

玄女念声咒语,祭起“焚金炉”。此炉不甚巨大,和水缸不差多少,但上面刻满秘文道符,和古老图腾,却又显得古朴深邃,不知经历过多少年代。忽然,此炉大放金光,将周遭云雾印成黄sè,同时,炉盖自动揭开,飞出一道红光,击在魔王眉心处。

魔王顿时呆住,纹丝不动,面无表情,双眼空洞而毫无生气,仿佛变成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原来,这道红光,乃是采自太上老君八卦炉中的太清之气,能定住元神。忽然,魔王自行飞出入炉中,待炉盖重新盖上後,须臾间,一阵焦臭味传来麽,同时,炉孔中冒出一股浓烟。

九天玄女道:“吾已将魔王炼化!尔等再无顾虑。”李世民道:“多谢娘娘施法相救,世民感激不尽。”玄女背对太宗,向後挥手,冷冷道:“不必多说,速回宫去。”李世民道:“我还有一事相求,万望允许。”玄女道:“何事?”

李世民跪下道:“我自登极以来,直至今rì,自问有些功绩,足能使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繁华。世民庶几世世代代造福於天下苍生,使我华夏永兴,故此,乞求仙子赐予不老长生之药。”

玄女冷笑道:“李世民,你忒也欺心!现下你已是人间至尊,享有多少欢乐,还有甚不满足,怎就贪得无厌?古往今来,天下哪有不死的帝王,你岂能例外。”

李世民大失所望,道:“娘娘教训的是。那麽请问娘娘,我大唐国运如何?”玄女仍然冷冰冰地道:“历朝历代,有兴就有败,何必多问。天机定数,焉能泄露!吾不跟你废话啦,走了。”言讫,驾云光西去。

袁天罡道:“陛下,先前张亮被寅将军摄在魔气中,魔王与诸神剧斗时,不见其踪影,多半是同他义子一样,被装入袋中。现今魔王被炼化,诸鬼断无存活之理。”李世民道:“善,如之甚当,危机既除,朕心可安矣!”

是rì卯时,太宗设朝紫微宫乾元殿,即令工部各官於西郊之外,择一风水宝地,盖玄女宫。又命户部拔银二百万两,为应役民夫之匠作工费。两部官员自领圣命,各职其事,广兴物力,催趱民工,昼夜不息赶工。

大唐地方官,积极配合,从各处运输诸般材料,砖木瓦石一到,即兴宫造殿,构阁营楼,历时叁月,便已告竣。十一月中旬,工部尚书上表,请驾以观落成。

太宗欣然应邀。他事先已聚集多官,出榜招揽道德之士,共襄玄女庙开光盛典,接引灵xìng和仙气。榜行天下,著各处官员推选有德的高道,上长安做会。庶几长安奉祀玄女,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风调雨顺,灾害潜消。

翌rì,早朝毕,李世民即率满朝文武多官及**嫔妃,乘凤辇龙车,出离金銮宝殿,径临幸新建之宫。出西城金光门,缓缓而行。

至时,果见好宫:门悬敕额金书,户列灵符玉篆。迭迭楼台藏岭畔,层层宫阙隐山中。琉璃碧瓦,飞栋冲霄。琼门玉户,恍然仙家之苑;金殿瑶阶,恰似九天帝阙。

夏子嫣早已从长洲取回肉身,与仙魂合而为一,此次也随众而来,见太宗向玄女虔诚叩拜,就靠在石栏上,想道:“我姑父虽为天下之主,富有四海,掌控生杀大权,尊贵无极,在之其下,皆为贱民,如神明一般,名存古今,万代不朽。但在神仙面前,也得卑躬屈膝,人神之别,可见一斑。

我夏子嫣前世乃瑶池仙子,比神还高上一等,虽然名不见传,不像玄女一般受人家香火奉供,但也寿同天地,青chūn永驻,那是何等的美妙快乐!现下成了凡人,受生老病死之苦,神魂虽能躲过轮回,将来年老血衰,身体焉能不坏。元神夺舍,诚为下策,吾再不为之,定要修成长生之道。

正胡思乱想间,忽然有人拍了自己一下,转头去看,见是龙剑峰与谢玉峰,喜道:“龙大哥、谢大哥,你二人何以在此?”龙剑峰笑道:“夏小姐,我与峰少闲来无事,就来长安寻三弟聚聚。”

子嫣低下头摆弄著衣角,若有所思,隔了阵子,才道:“哦,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