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 (第1/4页)

杨秀清统领中军,五千人,主要是紫荆山地区的教民一千人与贵县石达开发展的二千人、秦日纲组织的挖矿工人两千人,具是能吃苦耐劳的精锐。前军萧朝贵统领三千人,来源是两千烧炭工人,一千从教民之中选拔的精壮,冯云山的后军八千人包括蒙上升、胡以晃、张遂谋、凌十八的人马全部并在其中,张遂谋带着几个亲兵调往李云中的右军之中。韦昌辉的左军四千人,除了韦家的族人,剩下的都是从中军、前军挑完剩下的教民,李云中的右军七千人,将罗大纲的一些精锐土匪调到右军。妇女统一编为一营,洪宣娇为统领,苏三娘在李云中的提议下任了副统领。从藤县退兵时,一些不愿造反的流民趁机逃跑,李云中的势力有所减少,但凝聚力却大大的提高了。见没有人反对,洪秀全略带歉意的看了李云中一下,接着说道:“昨日,浔洲副将李殿元占据了思旺芋,切断了退往平南县的退路,秀清,你看该怎么办。”

杨秀清道:“官军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把我们困在桂平县,等官军大队人马到达,再来决战,我们应该跳出大山,兵分几路,让官军疲于奔命,再在平南县汇合,将官兵各个击破,打思旺芋,这一仗由有作战经验的右军打,另外周凤岐也带了两千清兵从浔州府向金田方向而来,由前军在金田望鳌岭埋伏,打败官军后,不必回金田,可以攻打其他县府。”

李云中突然想起当初攻打滕县后,罗大纲提出带兵夜袭永安的事,说有七成把握可以打下永安府。当时李云中不愿闹大,做出头之鸟,引朝廷提前派大军围剿,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

<a href=>起点中文网</a><a>手机用户请到阅读。</a>

第二十一章 李云中立军制 攻破永安

李云中带着右军人马赶到思旺芋,派罗大纲率领千人绕到后面突袭,又派李得胜率军从右边包抄,李云中带着警卫旅埋伏在左边的小路上,这一仗,李殿元的不到两千人被杀的晕头撞向,不知杀上来的敌人有多少,只凭本能的向没有动静的左边跑去,,见时机成熟,李云中一跃而起,大喊一声“杀”带着千余人冲向了败军,不一会战事就结束了,李殿元带着一小部分突围而出,生俘八百余人,这些俘虏可难倒了李云中,他还没想过要杀俘,最后只能教育一番就将他们放了。

战事之后,李云中发现不少人找不到队伍,到处乱窜。想到自己将要脱离太平天国独立发展,就要有一套自己的军制,立刻就在思旺芋重新整编起队伍来,完全的仿照后世军制。

将自己的右军编为四个团,一团由罗大纲任团长,下辖三个营,为便于分辩,想到电视上的一些画面,就用营长的名字为代号,每营六百人。曾水源的水字营,刘才的才字营,王新的新字营。二团由作战勇猛的李得胜为团长:李秀成的秀字营,陈承?的承字营、王刚的刚字营。三团张遂谋任团长,张遂谋的亲信林启容的启字营,李秀成的堂弟李世贤的贤字营,林绍章的章字营,每团一千八百人。李云中直辖的警卫团,为了加强掌控,没有用代号,以数字为号,一营全都是一些十四五岁的少年,以白银武、黄金文为首,共有八百人,李云中发现这些年纪不大的少年作战时英勇无畏,毫不逊于精锐之士,而且对自己崇拜甚深,达到了盲目的地步,很容易接受李云中的一些后世思想,所以就把他们集中起来,亲自教导,以后全部都要重用,二营为野战用的,都是深山训练时的精锐,对李云中最是忠诚,有一千人,营长为李云中族兄李春发,三营是爆破营,李云中将一些猎人、矿工集合在一起,专门研究炸药爆破,并为每营都准备一面大旗,好让士兵分辩。

在这一次整编中,李云中让一些头脑僵硬,怕死的老人退下来,提拔一大批作战勇猛的年轻人,如李世贤、李秀成、林启容、谭绍光……他们作战机智勇猛,对李云中的命令毫不犹豫的服从,不易受到诱惑。

梧州,钦差行营

李星沅头疼的看着向荣和周天爵两人,两人为是否进山剿匪吵了七八次有余,周天爵主张立即进山围剿,好升官发财。向荣认为现在不宜进山,贼寇炽焰正是嚣张的时候,应当等官军全部到达,将各个进山出口堵住,将反贼困在紫荆山中,则反贼不攻自破。李星沅也不知听谁的,他是个文官,对战事并不擅长,觉得两人说的都有道理,但这样任凭争论下去,就是错的。这一次会议又是不欢而散。

周天爵回到住处仍愤愤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