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李云中温言道:“高先生有什么建议要对我讲。”

高季佐道:“将军回军击杀太平军,只要以洪秀全的人头为投名状,必定可以官至一品,旁人最少要二十年才能做到,将军只要一两年岂不是大富贵。”

李云中仔细的看了看高季佐,忍着把他一刀砍了的冲动,道:“先生此言差异,我起兵是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不是为了荣华富贵,再说我李云中行事光明磊落,一生不愧于天地,岂能做出卖友求荣之事。”

高季佐道:“将军三思,如今社稷动荡,洋夷来犯,正是我等报效国家的时候啊。”

李云中挥了挥手,叫人将高季佐待下去,没精打采的发呆起来,没想到这些读书人对清朝那么中心,又暗骂:老孔、老孟,你瞧瞧你们教出的这些学生,有奶便是娘,什么素质!

<a>手机用户请到阅读。</a>

第三十二章 进军湖北

焦亮见高季佐被带出去,对李云中道:“殿下,我认识此人。”

李云中对这种书呆子性质不高,随便敷衍道:“这家伙什么来头?”

焦亮道:“此人叫左宗棠,字季高,湘阴县人氏,……”

李云中惊叫道:“他叫左宗棠!湖南人左宗棠!……你怎么不早说,来人快把刚才那个书生追回来。”李云中对旁人不清楚,对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三人可是刻骨铭心,自己将来要想不逃亡组织‘流亡政府’,对这三人,要特别关心,最好收为己用,不能收服,也要直接咔嚓掉。

焦亮不明白汉王为什么对左宗棠有那么大的反应,继续道:“他不喜欢八股文,反而对经世致用方面感兴趣,熟读……”

李云中又打断道:“是什么书,能把左宗棠变得那么厉害”

焦亮只有解释道:“此书中记载了山川险要、历代战守机宜。”

李云中道:“这不就是历史课本吗,我读过二十几本了。”

焦亮肃然起敬道:“殿下真乃英才,此类书末将找了几年,也是一无所获。”

李云中很像了解左宗棠,把话题又转了过来“接着说左宗棠。”

不甘心的焦亮只能继续,道:“左宗棠因为沉迷此书,20岁时还没考上秀才,只得花钱捐了监生,好继续考取举人,道光十二年,他的卷子被主考大人看中,录取为举人。后来三次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甚至考官直言不讳的说他写的字难看。”

李云中道:“那么惨,就比洪秀全幸运那么一点,按理说他应该对朝廷失望才对啊。”

焦亮羡慕道:“他有贵人相助,大名士贺熙龄、林则徐收为门生,而且都对他颇为看重,经人介绍他在城南书院苦读、等兵书,在我入桂的时候,他和他的家人在梓木洞避祸,不知怎么跑出来劝将军招安。”

这时左宗棠已被追回,他以为李云中答应反正,大喜之下,随黄金文、白银武两人回来见李云中。

李云中兴奋的看着左宗棠道:“左宗棠,你瞒的我好苦啊。”

左宗棠道:“我叫高季佐,左宗棠?……左宗棠是谁。”

焦亮向前对左宗棠道:“季高,还记得我吗?”

左宗棠看着他,惊道:“狂人焦亮?你……你投贼了,我……我早知道你有这一天。”

焦亮自负才智,屡应乡试,但每次都考不中,常常借酒消愁,慢慢变得憎恨起朝廷来,常寻觅兵书阅读,并抨击朝政,自比诸葛亮,在家乡赢得了‘狂人’的称号。

李云中哈哈大笑,拉拢左宗棠道:“先生可愿助我扫平胡虏,恢复我大汉天下呼。”

左宗棠推辞道:“学生才疏学浅,恐不足以胜任。”

李云中笑道:“先生就是我的孔明、刘伯温啊,你就不要推辞了。”

左宗棠见事情无法善了,直言道:“在下读的是圣贤书,怎么能和反贼同流合污?”

李云中也不生气,他明白劝降左宗棠不可操之过急,万一他来个诈降逃跑,那可哭都没地方哭了,所谓日久见人心,等左宗棠了解大汉军,那就好办了,实在不行就养他一辈子,李云中也不缺那点粮食,要换成曾国藩,早把他咔嚓了。

李云中道:“先生可以好好考虑,来人将左先生带下去好好对待,千万别让他跑了,此一人可低十万精兵。”

李云中吩咐继续行军,等各人都回到各自军中,他才来到洪宣娇面前,抓着她的手道:“你还要走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