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1/4页)

由于江水附近的船只,被汉军征集干净,用不完的也被买来一把火烧掉,李续宾率领的湘军只能在岸边沿着长江奔驰,不几日就听闻汉军攻占岳阳,不敢置信的摇头,这岳阳城是泥做得不成?

李续宾更是心急如焚,催促大军加速,湘军疲惫,马匹亦时有倒毙,士卒是胖的变瘦,瘦的更瘦,掉队长官也也不再问罪,就这样连日行军,赶到岳阳城外的时候全军只剩下四千五百千多人,个个精疲力倦。

见城外湘军准备攻城,岳阳知府急忙率领众官员乡绅出城迎接。

“这是怎么回事?本官在路上就听说短毛攻下岳阳,为何你们会在城中?”李续宾一头雾水,大声责问。

岳阳知府解释道:“将军有所不知,短毛在五日前就弃城南下,听说常德、湘阴这些长沙卫城都被被短毛攻下,这长沙城也不知怎么样了?”

李续宾胸口疼痛,千防万防就没防到短毛会打到长沙,当初湘军为决战就九江,已经把长沙附近军队抽调一空,如果长沙因此失陷,他们湘军就真的被三湘人士唾弃了!

城中乡绅害怕汉军从新打回来,纷纷跪在地上,使劲的扣头,请求李续宾继续进兵将短毛剿灭。

幕僚曾国华劝道:“现在大军已经连续奔波近一个月,从九江到岳阳,并无一刻停歇,如今大军疲惫,还是在岳阳休息一两天,搜集些粮草再支援长沙。”

何裕点头附和:“大军后援不继,兵力过于单薄,不可冒险,我们应该屯兵在岳阳,与长沙互为掎角之势,让短毛不敢轻举妄动。”

第一百六十二章 陈玉成兵围长沙

幕僚何宗骏是个长沙人士,家乡即将遭遇兵祸,这让他心火上升,大声反驳道:“兵书上说一鼓作气,现在我军气势正猛,应加以进攻,打进长沙,将此批短毛歼灭在湖南,不但可以振奋军心,还可以打击短毛士气,拿着这伙短毛的人头放在九江城下,还有什么理由攻不下九江!”

其余幕僚同是湖南人氏,纷纷主张继续进兵,李续宾比较着两种主张,理智上让他选择前一种,但是考虑着家乡即将遭遇兵祸,岳阳乡绅对他的敬仰,于是他决定不顾一切的向省城长沙推进。

“全军立即驰援长沙!”李续宾大喊,耽搁一刻长沙就多一份危险。

1月13日,李续宾派一部湘军留守岳阳,亲率主力攻向湘阴,打算从湘阴经望城进入长沙,1月15日,通过一天的猛攻,湘军伤亡500人,占领了湘阴,城中留守的太平军余部全部战死。1月17日,李续宾派人留守湘阴,进军望城靖港镇。

见靖港汉军营地,李续宾这才反应过来短毛没有攻打长沙,长舒口气,就在镇外五里处扎营。

靖港镇位于望城西北。唐朝大将李靖曾在此驻军,因其治军有方,从不骚扰百姓,故后人将此地改名为靖港。

陈玉成早已在此严阵以待,短短七日,陈玉成就在镇外驻有九座砖石营垒,凭河而守。镇内百姓全部逃散一空,正好方面汉军设伏。

幕僚曾国华找到李续宾劝道:“靖港镇河水宽阔,我军并无水师,不可战,当退守湘阴,以待援军。”

李续宾并不打算轻易退却,追了这伙胆大妄为的反贼近一个月,他的忍耐到了极限:“贼军能战,我也能战,若是后退。不但降了我军威名,还会被敌军所乘追杀。”

何宗骏言道:“附近只有武昌驻有重兵,不如请总督大人派军会剿,前有坚城,后有重兵,短毛插翅难飞。”

众幕友一起点头,谁也不会嫌弃自己兵多。

李续宾当即写了一封求援信:

卑职所部5000人,因克岳阳、湘阴,留守兵力达三千人,旬日以来。时常苦战。未尝一日休止。伤损精锐,疮痍满目,现已不满两千人,且皆系疲乏之师。靖港一带,悍贼甚多,请总督大人派军会剿,如此反贼无所遁逃,成败利钝,非所计也。

第二天,李续宾分兵三路先对镇外的九座堡垒发动进攻,激战一日,湘军伤亡过五百。守军全是太平军余部,承受不住伤亡,全部退往镇内。

也就在这一日,常德等地的精锐全都赶往靖港,将湘军营寨团团包围。李续宾左冲右突,始终不能杀出重围。

每一天湘军都要承受着巨大伤亡,营寨越来越少,包围圈也越来越小。

吴立蓉提议让李续宾趁着湘军还有一战之力,赶紧撤兵:“天下可以没有我们这些营官和勇丁,却不能没有像李公您这样的大将,请您突围,末将率兵誓死掩护,就算突出您一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