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她说那个男孩特老实,老实得几乎不说话。回大陆订亲的一切事务都由他的父母安排子妥当,“他像一个任人牵线的木偶”,她这样形容那个居住在美国旧金山的家境优裕的男孩。“一想到和这样呆的男人将来要过一辈子,真有些寒心。”很清楚,这就是这家之所以选择在大陆寻找儿媳的原因,希望选择一个各方面说得过去的女孩子,可以满足他们在异国华人圈内的虚荣。绝对有女孩子愿意的,不是柳絮也会是另外的谁。她解释这男孩并不属于智力欠缺,在美国也拿到大专学历,当然这在那边是很基础的学历。只是太不善于和人交流,包括和自己很熟悉的人,这性格在美国那样的国家是笃定行不通的。

我不能多发表意见。出国是一个令当代人心醉的机遇,为了这样的机遇,好多人放弃了自己先前的人生准则。她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如今已成定局,旁人说什么也没有用了。我觉得她可能面临着出嫁和出国的前夕的那一类心理困惑,她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机遇。

她走之前不久,打来一个电话,说以后和我联系。之后半年没有她的任何消息,我以为她可能是在适应她在新大陆上的新生活无暇顾及与国内的交往了。

大约在半年之后,她给我来了一封信,诉说了她在国外的经历。下面就是我节选的信中的文字,大约她觉得孤独和苦闷所以信写得很长。

“……最近心里觉得烦死了,父亲母亲不断地埋怨我,说我这么大了跟个小孩子似的,做事不加考虑,好不容易找到一户有依靠的人家,结果住了不到两个月就从人家那里跑了,让人家打越洋电话来说明情况(那意思是我出了事他们概不负责,谁要他们负责了?),叫人家怎么看我们?平时没有教育,教出这么一个任性的女儿。

第一个故事:生活中没有罗曼蒂克(8)

几个月之前,我从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搭航班到了纽约,那一天我真是好坚决,我一天也不想在那儿待下去。对于我来说那儿就是牢笼,我不能把我的下半辈子禁闭在那一个华人区里,太没有自由了,我真的受不了。您不要误会,我没有受骗。那是一家很好的人家,在美国属于中产阶级,住宅在城郊,有花园和游泳池,父亲经商,母亲理家,子女都受良好的教育。生活还是很节俭,过得去但是不乱花费,大概中国人在国外做生意都能发财,除了会经营之外就是能俭省。他们一家都对我很好,很喜欢我,都希望我能习惯这儿,能在这儿安心地做他家的好媳妇。他们想让我觉得这儿很好,在这儿度过一生我应该觉得是很庆幸的。

的确,美国很好,我去的时间太短,去的地方不多,谈不上很全面的印像,但是这样的感觉是有的,凡是经过的地方,真是太美太干净,城市里那么的繁华,郊外到处是绿色,是花是树,是最漂亮的居民区,那一些平房和楼房建筑得真是优雅得很。您知道,我是搞导游的,到过好些地方,什么样的风光景色照说也不应该烯奇了,但是还是由不得不感觉到美得很。那地方比我们发达先进好多年,不光我们这儿不能比,就是香港这样的大城市也没法比,比起人家,香港有好些街道太脏太嘈杂。我决心留在美国,虽然我知道做一个美国公民不太容易。

当我从那家走的那一天,简直像在演一场喜剧或者是闹剧。我实在不想就这么继续地照那一家原来的设想过生活。如果继续留下必须从此做一个贤妻良母,为他们家生几个儿子,按照他们的旧中国传统的规矩,乖乖地做一个我们平时在电影里电视里看到的三十年代的那种中国妇女?我怎么可能?那样还不如憋死我。如果我答应这一切是因为我有爱情,我愿意为我所爱的那个男人付出我自己那也算是一个说法,可是您知道,我连这一点也没有,连现代社会认为很廉价的爱情我也没有。那男孩在他们家里老实巴交的,什么事都靠父母做主,别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连向我献献殷勤也不会。想想将来和他过一生,心里都打冷战。您想,我留在那儿会心情好吗?那么富有的一个家庭只不过是我今后的一间牢房罢了,我为什么要平白地把自己关起来?这太不符合我的个性了。在国内想象到了这里一定可以忍耐得住,可是忍了几天就不行了,就受不住了。之后有朋友说我太傻,说先搭个跳板,拿到绿卡就拜拜走路。我不愿意这样做,太欺骗人了是不是?所以我暗暗找机会离开那一个对我挺不错的家庭,我要走一条依靠自己在国外立足的路。

机会来了,的确是很偶然的,那一天在旧金山(华人也叫三番市)的唐人街我遇到一个武汉大学毕业出国留学的女孩子,比我大不了几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