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部分 (第1/4页)

“你想说什么?”

“没什么。”卫渡天拍了拍他的肩道:“从前我对你观感很差,尤其不喜欢你的那些传闻,不过自从为了心剑的那一战之后,我倒是觉得你比那些沽名钓誉的人还好一些。”他仰头再喝了一大口,出神地望着星空,良久又道:“有些人与你相交十数年,可是到头来却还不如一个与你为敌的人——嘿嘿,这就是江湖,江湖!”

“你在说你那二位结义兄长?”

卫渡天意甚苦涩,说道:“我到现在还是不懂他们。算了,不提。”他一口接一口将一坛酒喝了个精光,两人就在月光下默然地坐到霜露湿衣。

守灵七日,韦不平正式落葬,不平门弟子一路挥洒着泪水,哀寂无言。

回到不平门,邵天冲与凌叶子辞别不平门众人,打算先回湖州。问起秋渐浓,他说道:“按理我应守孝三年,何时离开待日后再说吧。”众人便就此作别。临行时秋渐浓忽对邵天冲说了一句:“代我问候令妹,如果可以,希望她能忘了我。”他没有提及那孩子,但心中却也想到了,同时念及韦海颜,便觉得心有些紧。

“希望如此。”

邵天冲与凌叶子踏上归程,边走边喟叹道:“韦掌门私人德行或许有亏,但大节大义上却绝对是个君子。他对我们颇有恩情,可惜未得报答便就此去了。”

“是啊,韦掌门为人正直宽和,的确是位仁厚长者。”两人谈论着渐走得远了。

建文元年七月间,燕王朱棣正式起兵誓师,发布文告,以除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名,号称“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之恶。”燕王自当年二月间便伪装疯颠避祸,然建文帝一直疑惧在心,六月间密诏北平左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擒燕王,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前往王府逮捕。张信却在燕王威胁利诱之下投附于他,告以密谋。燕王以护士八百人入卫,飞斧帮正式自幕后浮上水面,投效燕王。七月间,燕王便张昺、谢贵二人诱杀,起兵时宣布废除建文年号。

建文帝一方宣布削去燕王属藉,起用长兴候耿炳文为大将,附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令大军三十万伐燕。燕王誓师后攻蓟州、取遵化,再进怀来。燕王府精锐士兵原划归怀来都督宋忠,此时按预谋之计倒戈归燕,自开平至云中相继均降附燕王。八月间,耿炳文率大军至真定,燕王领兵至涿州,攻取耿军先锋军驻守的莫州、雄县,进至真定城下,耿炳文大败,李坚被擒,械送北平途中身亡。耿炳文退守城内。建文帝得报后邵耿回京,改任李景隆为大将军。

九月间李景隆至德州,调军马五十万进驻河间。燕王亲率军趋永平,十月间转大宁。大宁为宁王封地,属朵颜诸卫,蒙古骑兵,骁勇善战。建文帝削夺宁王府三护卫,燕王却不失时机致书联络宁王,并只身入城与宁王相见,拥宁王赴他封地北平,燕王这一招笼络人心之计果然奏效,于是尽收朵颜三卫军队。十一月间,燕王回师北平效外,进逼李景隆军营,城内燕军出击,内外夹攻下,李景隆乘夜逃跑,士兵溃散,败逃德州。

而南京城内,建文帝询问伴读黄子澄时战况时,黄子澄居然隐瞒战败实情,谎称交战数胜,但因天寒致士兵不堪,暂回德州,等来春再进。

战火处处,锋烟四起,不平门内时有所闻。不久又传来消息,说道飞斧帮盛千寻等人一直追随燕王朱棣,为其效命,燕王之乱飞斧帮居功显赫。卫渡天听闻这些消息,难免心烦,时常无故锁眉,|Qī|shu|ωang|并说建文帝庸弱无能,枉费秋渐浓当年冒死将周王罪证递逞皇宫,更令花解语姐妹为此而送了性命。

然而国事还未忧心得过来,江湖中变故又生。先是听闻江湖中不断有人离奇死亡,死于一种类似摧心掌的掌法之下。继而便闻嵩山掌门陆易鼎在外出之时被不明身份之人偷袭,重伤后将少林诸高僧与谷涵均请到嵩山上为其诊治。至于疗伤为何要请少林诸僧,便不得而知了。

这日嵩山派遣人来到不平门,说道要请公孙二娘前往嵩山剑派走一趟,令得公孙二娘莫名其妙。但她终究还是应了,秋渐浓便陪她同往。

嵩山派中弟子人人俱有忧色,见他们到来,也不及通报便径领着他们往掌门卧室去了。推门一看,陆易鼎仰卧床上,屋内居然围坐了五六人,除了法渡方丈及其二名师弟,还有陆易鼎的二名师兄弟及谷涵。见他们到来,五六人一同迎上前去,过度的热情令二人摸不着头脑。

谷涵先道:“公孙姑娘,此次烦你前来,是为了让你带我去寻我师兄。”

公孙二娘恍然大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