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手段 (第1/1页)

抗倭军成立到现在,报捷的次数没有十次也有八次了。 前面的那些次数,皇帝陛下其实也会在朝会上提起。 因为当初组建抗倭军剿倭的这个“项目”,是他这个皇帝陛下亲自立下的,这个项目有了点成效,他这个项目发起人自然要多提两句,给自己长长脸。 但是,前面那么多次,都没有到公开报捷,而且是报大捷的程度。 高太监应了一声,立刻低头道:“是,奴婢这就去办。” “嗯…” 皇帝拿着沈毅的密奏,又看了一遍,然后收进了袖子里,淡淡的说道:“下午,让兵部还有吏部的堂官,到甘露殿议事,再…再把中书宰相…” “陈靖一并请来。” 陈靖,是中书省新近掌枢的宰相,也就是所谓的“首辅”“首相”,而这一次,皇帝陛下要看看这位中书首相,合不合自己的心思了。 高太监再一次点头道:“是,奴婢遵命。” 皇帝用手摸了摸下颌已经慢慢快要长成的胡须,沉吟了一番之后,开口道:“这样罢,你再去拟个旨,让沈毅回建康一趟,一来让他跟中书相公还有兵部的堂官们,汇报一下这两年剿倭的进程,二来,朕也有一些私事让他处理。” 温州府距离建康,也就一千里出头,骑马的话,走快一些,来回七八天也就到了。 并不是特别耽误沈毅的剿倭大业。 高明躬身行礼:“是…” 说罢,这位大太监恭恭敬敬的离开。 接到了沈毅的奏书之后,皇帝陛下的心情显得更好了,他让一旁伺候的小太监重新钩上鱼饵,再一次把鱼钩抛进了水里。 皇宫后花园的池子里,养了不知道多少观赏鱼,想要钓起来自然是非常容易的,这些鱼培育不易,钓起来也是图一个乐呵,不会真的下肚。 没一会儿,皇帝便钓了七八条鱼上来,这才意兴阑珊的丢下了鱼竿,背着手离开,坐在了软轿上,朝着甘露殿而去。 皇帝陛下坐在软轿上,目光瞥了一眼南方,心里暗自叹了口气。 可惜啊…可惜是书院出身的进士,可惜什么师长前辈,盘根错节。 要是个野路子出身就好了。 皇帝陛下这样想。 如果是个野路子出身,在朝廷里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依靠,皇帝陛下便可以随便使,随便用了,也不用顾忌其他的事情,想要提拔,随时可以把沈毅提拔到四品乃至于三品官。 哪怕让沈毅背上一个“幸进”的名头,皇帝也不在乎。 过几年真把文官得罪完了,该办的事也就办成了,到时候给个出路,让沈毅离开朝堂就是。 可惜沈毅,在朝廷里还是有一些势力的。 那就不能当成野路子来用了。 想到这里,甘露殿已经近在眼前,皇帝下了软轿,背着手走进了甘露殿。 此时,中书省的宰相陈靖,以及吏部的尚书侍郎和兵部的尚书侍郎,已经全到了。 见皇帝走了进来,这些朝廷重臣立刻起身,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道:“臣,参见陛下。” 众人都没有下跪。 确切来说,是不用下跪。 按照陈国的规矩,皇帝私下里会见大臣的时候,一般就是作揖了事,用不着下跪行礼,不过听说北齐那边规矩要重一些,有些臣子见到皇帝,都要跪着奏事。 皇帝打了个哈欠,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然后招呼了一下众臣,笑着说道:“不必拘礼,都坐下说话。” 七个人这才依次落座。 众人落座之后,皇帝瞥了一眼他们,笑着说道:“抗倭军的公文,已经发往中书省,诸位也应当知道,朕为什么叫你们来了罢?” 中书省宰相陈靖微微低头道:“回陛下,抗倭军大捷的事情,老臣方才,已经知会诸位堂官了,只是…” 他微微低头道:“只是这公文,竟然是高公公送到中书省的,按规矩…” 按规矩,应该是沈毅给中书省写公文,然后由中书省报告皇帝。 再麻烦一些,应该是沈毅先报告兵部,兵部报告中书省,再由中书省递交皇帝。 兵部尚书姜简,也咳嗽了一声,对着皇帝笑了笑:“陛下,沈主事是兵部的主事,按理说这一次浙东大捷,也是我们兵部的功劳,怎么兵部到现在,都没有见到沈主事的公文…” 皇帝先是微微皱眉,然后淡淡的瞥了一眼众人,面色平静:“他沈毅,也不是刚中进士的新官了,该懂的规矩都是懂的,自然不会缺了兵部与中书省的公文,只是朕这份公文,是内卫从乐清六百里加急送来的。” 皇帝瞥了一眼两个人,淡然道:“给兵部与中书省的公文,应当还在路上罢?” 姜尚书与陈相对视了一眼,这才齐齐低头,应了声是。 “好了。” 皇帝有些不耐烦的说道:“朕找诸位来,不是为了商量什么公文不公文的事情。” 他咳嗽了一声,开口道:“两年前,朕要建立海防军的时候,诸位一口一个反对,可以说是群情激愤,如今又作何说?”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