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部分 (第1/4页)

然而一开口,王贤却气得他半死……

“既然询问了王府的护卫,那你有何收获?”吃了一盏茶,张辅开口问道。

“收获不大,”王贤嘴角挂起苦笑道:“汉王吃了凭空射出的一箭,连刺客的影子都没看着,天策卫将紫金山团团包围,却只逮到几只兔子。”他摸着下巴寻思道:“以下官愚见,咱们查了也是白查。”

“何出此言?”张辅皱眉道。

“刺客在城外行刺,一击命中,随即远遁,以天策卫之精锐,气急败坏之下仍没找到人影。”王贤道:“我们现在就算发下海捕文书,封锁水陆交通,也已经于事无补了。”

“你的意思是,我们什么都不做?”张辅黑着脸道。

“当然要做。”王贤正色道。

“做什么?”张辅问道。

“发下海捕文书,封锁水陆交通……”王贤道。

张辅的脸色更黑了,不过他自然知道,这是题中应有之义。就算明知道这些措施没用,但依然要认真去做,不然就要被视为渎职……

“还有呢?”

“还有就是大索全城,抓捕江湖亡命。”王贤如数家珍道:“命各地衙门将其境内神箭手解送京城……”

“难道这样能抓到刺客?”张辅暗道王贤就这水平?配不上那么多人推崇吧?

“虽然抓不到刺客,但可以让他们辨认箭支。”王贤道:“听说那箭是前元的皇帝用箭,应该不会有太多人用吧,而见过的人也一定会印象深刻。”

张辅心说这才有点意思,又问道:“这法子太慢,皇上定然近期就要问个丁卯,有没有快点的法子?”

“快点的法子也有。”王贤淡淡道:“先不查这个案子,去查一查是谁把孝陵殿前那些银杏树杀死的。”

“你说银杏树突然死亡,是人为的?”张辅心下一沉,银杏树又叫公孙树或子孙树,繁衍时多生于附近,形成一个树群。就像一个人丁兴旺、多代同堂的家族。因此很多人会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植银杏树,以求子孙昌盛。而孝陵殿前的银杏树,自然象征着皇家子孙昌盛,开枝散叶。

这次孝陵殿前的公孙树死光了,那寓意着什么?光想想都是欺君大罪!皇帝能不光火?紧接着汉王又遇刺了,这让朱棣很难不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

“当然是人为的,不然这个季节连耗子都没有,好端端涨了几年的银杏树,怎么可能一下全死了。”王贤沉声道。

“你的意思是,破了杀树案,效果也一样?”英国公不愧是英国公,立时就明白王贤的意思了。

“破了杀树案,对皇上就有交代了,那刺客的出现也可以归咎于银杏树的死掉,总算是有个说法。”王贤脸皮足够厚道:“最重要的是,杀树案比行刺案要好破……”

听了王贤这句无耻之言,久经沙场的英国公都险些顶不住了……

第586章 全城搜捕

商谈罢了,英国公见天色已暗,谢绝了王贤留饭,一句轻飘飘的‘事情都交给你了,有什么责任我来担。’便把具体的差事让王贤处理,自个则优哉游哉回家吃饭去了。在见惯大风大浪的英国公眼中,虽然是汉王遇刺不是小事,但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当然有王贤这个众**赞的牛人当副手,让国公爷可以完全放心的当甩手掌柜。张辅也相信王贤这样少年得志的家伙,肯定不喜欢有外行上司指手划脚。索性卖他个好,让他自己看着折腾去吧。

英国公的决定十分英名,虽然和王贤才是初次接触,但从其过往经历看,就知道他是个权力欲和掌控欲十分强的人,这样处理两人的关系,无疑比说一万句好话,都更能赢得王贤的好感。

对英国公当甩手掌柜这件事,王贤也也无可奈何,而且也感觉这样做起事来还爽利。便让人准备海捕文书,命应天府所辖各州县封锁水陆交通,并照会各地官府押解弓箭高手入京等等,又行文应天府,命他们协助镇抚司大搜京畿!

虽然知道这样没什么效果,但声势一定要做足,不然如何体现皇上对汉王的关心,如何体现朝廷对此案的高度重视?至于耗费这么大人力物力,是不是对国家财政不负责任,这素来不是特务机关该考虑的问题。

此时天完全漆黑下来,镇抚司院内大坪上,熊熊的火把和通明的灯笼,把院中照得亮如白地。

北镇抚司百户以上的官员,全都在院中肃然列队、目视前方,空气中只有火把燃烧时偶尔发出的‘噼啪’声,其余便一点动静也没了。虽然才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