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部分 (第1/4页)

飞云叟李守义瞧着姑娘含笑道:“老夫李守义,昨日与令尊在山中奇遇,得知贤父女远离天山前来中原,所以特来拜候,并有事相烦令尊鼎力赐助。”

红衣罗刹殷如云重新向飞云叟李守义行礼道:“原来是李伯伯,昨天家父谈起你老人家,想不到你老人家今天就来了,家父因为发现山中有一株奇草,前往采集去了,李伯伯有什么话,吩咐侄女也是一样。”飞云叟李守义笑指骆人龙道:“就是为了这位人龙贤侄的说起骆人龙,红衣罗刹殷如云不由内愧于心,不敢接话了。

飞云叟李守义来不及询问他们发生误会的原因,这时见红衣罗刹殷如云不说话了,只道她还在生骆人龙的气,遂又自动说到:“我们这位世侄,身怀《天魔宝录》,老朽无意间得知有不少人要对他不利,乃特来请令尊仗义援手,暗中维护,如今遇上人龙贤侄正好也在这里,更可省了不少事了。”

红衣罗刹殷如云这时真恨不得有一个地洞,可以钻了下去,她一生没有做过坏事,刚才外出适巧得到一点消息,回洞就碰上了骆人龙,不该对《天魔宝录》生了好奇之念,以致造成这尴尬的场面,这叫她多么难为情呵。

骆人龙接口叹道:“四叔,小侄的《天魔宝录》已经被人盗去了。”骆人龙本性淳厚,顾全姑娘颜面,没有直道经过缘由。

红衣罗刹殷如云对骆人龙生出了一种感激之情,灵眸传心声,致了歉意,含糊其词地道:

“《天魔宝录》是被一个瘦长个子,身穿黑袍的人抢去的。”

骆人龙吁声一叹道:“唉!姑娘为什么不早说,我知道那人是阴魂不散阴不放,四叔,我们找他去!”身形一幌,出了石洞。

飞云叟李守义向红衣罗刹殷如云一挥手,留下一句话道:“令尊回来,请云姑娘代为致意!”也幌身出了石洞。

红衣罗刹殷如云急呼道:“找阴不放,也有我—份。”她也恨死了阴魂不散阴不放。

三人出了石洞,但觉峰岭重叠,云絮濛濛,也不知向那个方向追寻才好。

骆人龙和红衣罗刹殷如云江湖经验都差,只有以飞云叟李守义马首是胆。

飞云叟李守义微一沉思道:“阴魂不散阴不放的老巢,在鸡公山一带,我们向西进。”

骆人龙抢步先行道:“小侄先行一步!”展开神奇身法,一闪便出去了数丈之远。

飞云叟李守义以飞云为号,其轻身功夫,自非等闲,加以年高功力深厚,点足如飞,跑了个不相上下。

这可苦了红衣罗刹殷如云,她功力既难望飞云叟项背,身法又比骆人龙不上,半盏热茶时间不到,已是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落后了很长一段距离。

飞云叟李守义不放心老友爱女,怕她在这群魔搜山之际,遭到意外,将来难以向天山神翁殷古侗交待。

于是,传音向骆人龙道:“殷姑娘落后太远,我得等她一等,人龙,你先走一步,发现了敌踪,万莫急切动手,先严密监视,等我们赶到后,再同时出手,以策万全。”

骆人龙应了一声:“是!”尽量展开功力,飞行速度又快疾了不少。

飞云叟李守义见了,这才知道骆人龙刚才是为了尊敬他,不敢过分占先,未将功力用足,不禁点头赞许,高兴不已。

骆人龙一阵急驰,足足跑了顿饭之久,忽发现前面山势中断,一条深谷横亘当前,宽达百数十丈,那能再前一步。

一时间,不由俯视深壑,发起呆来。

绝壑中云封雾锁,深不见底,骆人龙因地形不熟,一时竟打不定主意,应否冒险由壑底攀缘过去。

忽然“当!”的一声“报君知”转来,惊得骆人龙扭头回望,只见一个打扮斯文的算命瞎子,右手握着一根绿油油的打杖,左右敲出,探路而来,左手“报君知”,高举齐眉,走得几步,就敲一下,声声震耳,山谷回应?

深山里会有算命的瞎子,岂不奇怪?

明知深山林密,绝无人居,手中“报君知”偏要敲个不停,更是怪中之怪?

骆人龙江湖经验虽不足,可是这种不合情理的事,却瞒不过他的眼睛,当时便想到,这瞎子可能也是风闻《天魔宝录》而来找麻烦的人之一。

此念一生,便不动声色,屏息而立,倒要看看这瞎子有何举动。

那瞎子一路摸索,走得很是缓慢,看他那走路的样子,又不像是假瞎子或江湖人物。骆人龙对自己最初的看法,不禁有些动摇。

不过,骆人龙还是沉得住气,没开口招呼那算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