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回京 咱们来日方长。 (第2/2页)

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不是他应在的地方。何况,他三年前已经历一场刺杀,如今出行更应慎之又慎。

李忱抬手“嘘”了一声:“你放心,我已有安排。”

“此处人多,回去再说。”

薛辞盈这才留意到,四周有一些面目再寻常不过,衣衫也如普通百姓一般的布衣人,步履稳健,眼神警醒,不动声色地隔开他们与周围人群的距离,想来应是大内高手随身护卫。

于是她微微颔首,抬步走向马车。

李忱眸光温柔,在两人错身而过之际,他用只有她能听到的声音,低不可闻道了句:“只是想见你了。”

他含笑看着莲步姗姗仪态从容的少女,在听到他的话后,绰约的身姿一顿,回眸看向他的眼波,纵然隔着面纱,亦似盈着千言万语。

之后,她扶着丫鬟的手臂上了马车,他扬起的唇角都未放下。

薛淮川走到李忱身旁,低声提醒:“公子,该回了。”

李忱收回目光,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声,翻身上马,伴在粼粼行驶的马车旁边。

薛淮川见他目光未曾稍离马车片刻,再想到以他的身份,特特来接妹妹,倒是不枉妹妹对他的一番情意,不由为妹妹感到欣慰,随即想到近日京中传言,永和宫所谋之事,心思又是一沉。

.

隔着车窗上的绢纱帘子,隐约可见外头骑着高头大马的挺拔身影,以及那人时不时向车内凝睇的目光,采芩朝薛辞盈眨了眨眼。

薛辞盈不理她的调侃,转头问赵嬷嬷:“您累不累?”

赵嬷嬷摇了摇头。

许是人老了,事儿经得多了,想得便多,虽知老夫人与太后娘娘相交甚深,太后娘娘早有凤谕,可那是皇家呀,这约定又未落在纸面上,她心里头对这门亲事并不是那么笃定。

毕竟,相距千里,又过了这好几年,她虽看自家姑娘千好万好,可京中世家之中,不乏出色的闺秀,万一有个什么变故......

这也是她不愿在梅溪养老,执意跟着薛辞盈回京的缘故。

今日,赵嬷嬷见李忱亲自微服出宫,只为来接薛辞盈,想来必是得了上意,又见两人相处之间,虽止乎于礼,可绵绵情意任谁都瞧得出来,一颗心这才放下了大半。

“嬷嬷已都好了。”赵嬷嬷拍了拍她的手,感慨道:“真真是万万想不到的机缘。”

李忱本是景佑帝诸多皇子中的一个,母亲许淑妃虽居四妃之位,可并无多少宠爱,景佑帝与先皇后是结发夫妻,情深意重,六宫粉黛在景佑帝眼中,只是为了堵住臣子之口,充数而已。

兼之,嫡子昭悯太子龙章凤姿,文韬武略兼备,又具仁孝之心,无论身份还是才智远超诸兄弟多矣,入主东宫众望所归。

谁知三年前的上元之夜,大皇子和二皇子谋逆,联手逼宫,昭悯太子为护景佑帝身负重伤,待端王率兵平息宫变,为时已晚,昭悯太子伤重难愈,不治而亡。

兄弟阋墙,本就令景佑帝心痛难当,昭悯太子一去,白发人送黑发人,景佑帝更是大受打击,险些一病不起。

余下的皇子年龄尚幼,景佑帝自觉余日无多,为稳定朝局,于同年秋册封李忱为太子。

薛辞盈的祖母与当今太后是金兰密友,薛辞盈幼时,祖母常带着薛辞盈出入宫廷,彼时李忱与她年龄相当,长辈们喝茶聊些家常琐事,两个孩子时常得见,性情也合拍,渐渐玩到了一块儿。

落在太后眼里,便觉有趣,景佑帝侍母至孝,遂令淑妃常将其送至德寿宫,以解太后晚年孤寂。

一来二去,随着年龄渐长,薛辞盈越发出落得品貌不凡,李忱亦生得俊雅,兼之他脾性温和,尤其是待薛辞盈,极为迁就照顾,青梅竹马,互生情愫,虽没有挑明,但德寿宫和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