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了。

今天是个大晴天,王老头喝的有点醉醺醺的,就回屋睡去了,其他几个男的,也都有些脸红,不过还撑得住,这年头,也没个电视机,还能看看电视,或者打打麻将,斗斗地主什么的,完全就是纯聊天,而且这大过年的,还有个说法,不能动针线,也不能动剪刀,戚氏几个妯娌就围着一个大火盆边烤火边聊天,王福儿几个就跑到村子里和别家的小孩去玩去了。

晚上守岁的时候,王福儿都不知道自己最后是咋睡着的,反正一睁开眼,已经是第二天大年初一的早上了,穿上新衣服,王菊儿又给王福儿梳了两个包包头,不再是羊角辫了,还特意缠上了红头绳,整个人看起来都喜气洋洋的,王花儿也穿着新衣服显摆,三个姑娘一起给爹娘拜了新年,得到了红包,心里高兴的很,王铜锁说道:“你们三个给爷爷和奶奶他们拜年去吧,爹和娘留在家里,等会儿有人过来拜年哩。”

王菊儿和王花儿牵着王福儿去了老屋,一路上也碰到一些出来拜年的小伙伴,兜里都是满满当当的,装着花生和糖之类的,王福儿偷偷的笑了,还真是古今都一样啊,想当年自己小时候出去拜年,也是恨不得把两个兜都装的满满的,甚至小堂弟还自己另外准备了一个袋子,就是为了装东西。

王菊儿姊妹三个给王老头和赵氏磕了头,拜了年,得到了红包,王花儿偷偷的和王福儿说,“看咱奶,一脸肉疼的样。我猜里面一定只有一文钱。”

事实证明王花儿是对的,还真是一文钱,去了大伯母和二伯母那边根本就没有红包,不过,她们也没有在意,就又去村里别的亲戚家拜年去了。

大年初一就是在这拜年来拜年去渡过了,大年初二回娘家,因为戚氏挺着个大肚子,实在不方便出门,于是王铜锁留下,让王菊儿带着两个妹妹去青山村了。

到了姥姥家,王荷花就在门口迎了,王菊儿忙道:“小姑,你咋没有回去?”因为又是小姑又是舅母,他们都叫习惯了,所以还是一直叫小姑。

姥姥胡氏忙从厨房里出来,“你舅母要等见到你们了,给你们红包了才和你舅舅走哩,”

“哦,舅舅和舅母真好!”小孩子都喜欢红包滴,意外之财大家都喜爱啊。

王荷花笑眯眯的把准备好的红包给了王菊儿等人,戚家安也笑呵呵的出来,一人一个红包,“都又长大了一岁了,是大姑娘了!”

“舅舅,过年好!”

“好,过年好!”欢声笑语不断,没过一会儿,在秀水镇的二姨一家子也坐着车过来了,胡氏道:“咋还弄了一头骡子哩?”

戚家敏大声说道:“这不天天去别的地方都不方便,就买了一头骡子,到时候,你和爹去我那里也方便啊,我让娃子爹过来一趟就接过去了。”

胡氏直摇头,“太浪费了,你们又不用种田,这骡子每天还要吃东西哩。”

“娘,没事,我心里有数哩。”戚家敏和胡氏说着话就进去了,车上的东西被姜姨夫和舅舅给提了下来,和自己姊妹三个拿过来的东西实在没法比啊,好在自己的姥姥和姥爷不是那样计较的人。

王荷花和戚家安和自己的二姐姐夫说了一会儿话,给姜田和姜磊了红包,然后就和胡氏与戚老汉交代了,就回去走娘家去了。

王福儿几个小娃子在一边比谁得的红包最多,王菊儿进去帮忙做饭。戚家敏在一边摘菜,对胡氏说道:“弟妹这人还不错,和她娘不一样。”

胡氏也说道:“是啊,人也勤快,不多嘴多舌,对我和你爹也孝顺,这门亲也算是对了,我也想明白了,这人无完人,就是你弟娶了别人,说不定还有这样那样的污糟事哩,人哪,哪里没有个上不得台面的亲戚?好在我们这边娶了荷花,那边亲家母也不会对你大姐像以前那样了。”

“这可说不定,娘你是心善,肯定不会对儿媳妇咋样,那个老太婆就不一定了,万一大姐这一胎还是个闺女,那肯定是不知道怎么闹了!”戚家敏说道。

“呸呸呸,乌鸦嘴你,”胡氏不高兴,“我找了好多人多算了,你姐一定是个男娃,丧气的话你别说,菊儿,你回去也别和你娘说啊。”

“姥姥我知道哩,我娘一定会生个小弟弟的。”王菊儿头也不抬的说道。

“看看,还是菊儿懂事,敏啊,你今天过来,那你小姑子咋办?”胡氏问道。

☆、威武的王花儿

“回来就回来呗;我看她也没脸回来,街坊邻居谁不知道谁啊,上次死活要把英子塞到我家;我都还没有说啥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