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 (第1/4页)

摇摇头,遗玉轻声道:“还没有。”八个月能说成是一年,这宫里的妃子术数还不如她强。

杨妃皱眉,“嘶,本宫没记错,这魏王府里,现在统共也只你一个妃子吧?”

遗玉点头,“是。”其实不光是妃子,就连现在陪李泰睡觉的女人,统共也只她一个。

“这……”杨妃欲言又止,数道目光同时落在遗玉身上,不消她继续说下去,大家也明白这是个什么意思。

宅子里就一个有名位的女主人,成婚快一年肚子还没动静,这可不应该啊。

韦贵妃同阴妃都闲闲地看着杨妃找遗玉不痛快,前者就是个温吞性子,后者是因儿子对魏王府心存芥蒂。

只赵聘容冷不丁插了句话,“这也没什么可急的,该来就来了,我不是五年了才有这么一回?”

案下头,她摸到遗玉的手,轻轻拍了拍,并没被杨妃打击到的遗玉,倒是被她这份推护小小地感动着了,半抬了头,冲杨妃羞怯一笑:“娘娘不知,王爷公事繁忙,这一年得皇上嘱令,广修文书,百日难得一空,怎有清闲天天往后宅跑。”

不顾夫妻俩从蜀中回来这一个月来的黏糊劲儿,她睁着眼睛说瞎话,不着痕迹地恶心了子嗣颇多的李恪一把。

杨妃显然一时没听出这层隐晦的意思,自觉是达到了目的,掉头又去寻别人说话,倒是韦贵妃特别看了遗玉两眼,对这个每回进宫都惜字如金的魏王妃,有了些新认识。

第231章 妃嫔

夜幕降下,殿上已是坐满了人,清一色的女子,不论长幼,皆是这长安城里最上流的贵人。

遗玉边同赵聘容聊着前几日得来的几幅字画,边暗暗打量殿上,一年也难见这么一群妇人聚集在一处,谁与谁亲近,谁与谁有过节,从一些言谈举止的细节上,看出不少。

遗玉经秦琳指点,晓得是要从几位高品阶的宫妃中挑选一处亲近,这样一来可免得对宫中消息闭耳塞听,二来是相互之间多了一条门道,有些事,宫里头的人只能靠着宫外头的人办,反之亦然。

然这宫中的关系,盘根错节,很值得人琢磨。

皇后没了,贵贤淑德四妃之中,韦贵妃位份最高,但年老色衰,其子李慎行十,年幼,因此她虽居在这个位置,却并未如杨淑妃那样张扬,反而含蓄宽和,其女临川,亦是京城有名的八面玲珑的人物。

淑妃杨氏有双子,李谙虽因犯了李世民的忌讳,被嫌弃远贬,但另一子李恪,却是皇子里面数得着的有实权者,颇为李世民看重,太子早几年便露出被嫌的迹象,加之淑妃从来都是容易晋后的一个位子,这一对母子的心思,不言而喻。

德妃阴氏,是几位皇妃之中最不好相处的一位,也许是同她的出身有关,她父亲乃是隋朝骠骑将军、张掖太守阴世师,说起来,高祖李渊的幼子李智云,也就是李世民的幼弟,便是被这阴世师所害,可李世民偏偏取了这杀弟凶手的女儿做妃子,又与她后宫四妃位之一,不得不说这位皇帝,实在是一个不喜欢按理出牌的人。

贤妃一位暂时空缺,遗玉目光一转,轻轻落在她早先发现的那名低阶的妃嫔身上,不出她所料,这位气质特殊的年轻女子,便是这一年大受李世民宠爱的徐婕妤,这位徐婕妤,遗玉记得清楚,正是在后来,太宗李世民至死之前最后一位得胜宠的妃子,徐贤妃,徐惠。

除此之外,又有一个没在这宴席上露脸的人物,就是传说中,李世民占了他亲弟李元吉的那位王妃,他的弟媳,养在深宫中百般宠爱的杨氏,自古宫闹多荒淫,逢这等不伦之事,却无人敢议。

在这些排的上名号的妃子中排个位,遗玉以为,若论血统,当以集齐三家的杨妃最纯,若论家世,当以韦贵妃为首,武德年间,京兆甚有俗语,“城南韦杜,去天尺五”,这韦便是韦氏的娘家,这杜,想当然是已故的杜如晦本家。

杨妃不用说,有李恪这有心东宫的亲儿子在,还谈什么亲近,遗玉直接略过了她,阴妃因着齐王李佑坠江一事,至今对遗玉都是爱答不理的,这条路也行不通。

遗玉相一比较,便拿定了主意,韦贵妃这样的精明人,可亲近,却不可过近,徐贤妃这样的福运人儿,许在不久的将来在皇帝面前一句话比百官纳谏都要管用,可先结交,但还要再观察观察。

如此一打算,遗玉最后又在殿上搜了一圈,却还是没找到那个让她最介意的女人,不由更觉得常同宫里头走动,是极其必要的,不然遇上这种不能交给李泰打听更不能交给别人打听的事,又要两眼摸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