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部分 (第1/4页)

原本还有质问在心,忽就沉了底,她目光软下,走过去,绕到他身后,搭在他肩上,一下下捏动他僵硬的肌肉。

李泰轻出了一口气,享受地闭上眼睛,直到半晌过后,渐有困意,才听她温声询问:

“晚上还要出门去吗?”

“嗯。”

“不是说有话要同我讲?”

“此番西征,一去七千余里,沙硅两千里阔,短则数月往返,迟则逾年,我走后,长安必不能宁,恐有人借机不利于你,你且迁往相州,在都督府中暂居,待我班师回朝,我再派人去接你回来。”

李泰说完,就觉得肩上力道突增,停了一会儿,才听她迟疑道:

“这样会不会太过大题小做,有一凝一华保护,我就住在王府里不行吗,非要迁到河北去那么麻烦?”

“你还是不懂”,李泰抬起手,按在她停在肩头的手背上,“长安城是天子脚下,一旦我离身,在外有所异动,若有人要置你于囫圆,轻而易举,你若有事,我必不能安。”

不知为何,遗玉并不想走,虽这长安城里有太多的麻烦和隐忧,但她的家就在这里,要让她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去等待李泰回来,总觉得心里像是络着一块石头,怪怪的不舒服。

“你也说了这是天子脚下,好端端地谁敢“

话到一半,遗玉小了声音,似乎是明白过来李泰所指,垂下头,沉思了一阵之后,又问道:

“那我娘呢,二哥走了,我也走了,难道要把我娘一个人留在长安。”

“同你一起去河北,我已安排好路径,等下个月大军一出发,你便上路。”

听他已将方方面面前安排好,会问她显然不是征求意见,而是在说服,她却连气他自作主张的力气都没有。

遗玉不甘心地咕哝一声,弯腰从后头环住李泰的肩膀,头枕在他肩上蹭了蹭,郁闷道:

“那我能写信吗,王府不是专门养有送信的鸽子,我到时候寄信给你,不需丅要你回信,你不忙的时候看一下就好。”

李泰抬起一手,覆在她拥来的手臂上“,可以,我会看,每一封。”

遗玉收紧手臂,将闹到埋在他肩窝上,酸着鼻子,小声道:

“我搬去都督府住就是,你早些回来。”

“好。”

当晚,遗玉又到卢俊那里跑了一趟,将迁往河安的事告诉卢氏,卢氏先前不愿同儿子一起搬到华阴,可放心不下女儿独自远住,不但通情达理地同意了,甚至还反过来劝慰她道:

“我听你二哥说了,高昌是个不大点的小国,这一仗易胜,你不要多虑,就放心等着他们回来吧。”

遗玉这两年参与坤元录的编修,悉知地理,当然知道高昌比起大唐来说的确是个不大点的小国,人口统共也只有三到四万,更不用说军备,这一次朝廷动兵十万,再加上联合的吐谷浑势力,还有其他番邦参与,但从数量上说,十几万大军攻敌,想不胜都难。

可高昌同大唐并非一墙之隔,几千里路,侍卫远征,军需消耗巨大,加上人心莫测,谁知会不会出什么岔子。

遗玉心里不安,可对卢氏却要往好了说:

“是啊,卢耀不是也要跟着二哥同去吗,有他在,不会有事的。”

母女两相互安抚,奈何世事无常,谁又能断前途。

一夜无眠,卢俊第二天便动身去了华阴府,趁着大兵进举之前,先接管华阴府军,晋璐安则是在卢氏的劝说下,留在了长安,虽卢氏要同遗玉到河北,但这里好歹有她的娘家照应。

未免节外生枝,遗玉并未提前将迁往河北的事透漏出去,只是趁着大兵进举之前,将墨莹文社的方方面面前提前安排下去,又空出每日看书写字的时间,泡在药房里准备着各种李泰出行可能会用到的药物。

许是离别在即,夫妻两人虽然白日里忙的分丅身无暇,入夜却总是早早梳洗,躺在床上说话,一个安安静静地听,一个碎碎念念地讲,有时情浓,便会行些亲昵之事,可并不贪欢,只是借着缠绵安抚彼此的不舍。

就这么又过去半个月,京外来报,调兵到齐,驻扎候命。

第二九三章 与君暂别

“主子,五更了,该起身了。”

月落梢头,窗前红烛犹燃,忽明忽灭地映着罗帐抹着床上一双睡影。

门外响起平彤压低的叫起声,不知第几遍,床上相拥而眠的人影才有动静。

李泰和遗玉一前一后睁开眼,都没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