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部分 (第1/4页)

遗玉这才知道她留下来是干什么的,顿觉荒唐,反应过来时,那女子已经脱光了上衣,伸手来解她的衣裳。

遗玉手忙脚乱地按住她的手,将落在地上的小衫披在她肩膀上,使劲儿把人给拉起来,一边尝试和她沟通,一边把人推到门外头。

“你快穿好衣服出去,我不用人陪,出去吧啊。”

关上门,遗玉一头虚汗地坐在地上,使劲儿捶了下地板,低咒一声。

第三七四章 劝留

一个人身处在陌生的环境里,遗玉几乎一夜未眠,到了天快亮才睡过去,梦里全是李泰带着兵马在峡谷同敌军浴血奋战的场面。

外面的敲门声一响,她就惊醒过来,背后汗湿,手脚却是冰冰凉凉的。

这是她被萧汉带到安市城的第三天,除了如厕,她连这道门都没出去过。

“我不吃早饭,你们拿下去吧。”

“唐兄弟,是我。”

这两天萧汉都没来打扰,一听见他的声音,遗玉还是感觉肚子里有一团火气在往上冒,既恼恨他的利用,又恼恨自己的认人不清。

“唐兄弟,你起来了吗?我听下人说你昨天很早就睡了,今天萧大哥空闲,带你到安市城里转转如何?”

萧汉有些忐忑地在门口站着,昨晚宿醉,他现在还有些头疼,本该好好休息一日,可就是放心不下这个小兄弟。

“等等。”

听见遗玉应声,萧汉不自觉地松了口气,摆手让两旁下人离开,自己站在门外等着。

“唰拉——”

门打开,打点整齐的遗玉站在门内,还穿着前天夜里被押去问罪的那身灰褐色的袍子,脚上踏着一双布靴,面容有些模糊,从头到脚都像是扑着一层灰尘。

“不是给你准备了干净的衣服么,你怎么还穿这个?”

“我不会穿你们虏人的衣服。”遗玉神情虽然冷淡,但看着是比昨天的怒火中烧要好上许多。

萧汉忙道:“我让人进去服侍你。”

遗玉摇摇头,面容固执。

萧汉这才弄懂她说的“不会穿”是哪一个意思。

“不穿就不穿吧,走,我先带你到外头吃早饭,”萧汉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带路往走廊另一头,遗玉跟在他身后,保持着三步的距离,不远不近。

安市的街道很是狭窄,至少比起长安和洛阳这些繁华的大都会,它要显得寒酸许多。

街上的百姓不见少,酒馆茶铺里的客人来来往往,还有小孩子在街上追赶打闹,不谈人们口中议论的话题,几乎看不出什么战争中的迹象,这要归功于城中那支强大的守备军。

萧汉这一行出现在街头,分外引人注意,不说两边开路的几名跨刀的武士,头戴高沿黑纱帽,身穿白襟大袖的萧汉,一看就是贵族。

再加上遗玉这么个穿着唐人短袍的矮胖青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萧汉带着遗玉在街上兜了两圈,停在路口东张西望,又和身后的侍卫用虏语交谈了几句,不好意思地对遗玉道:

“我记得几年前这里还有家卖龋�娴模�衷诓恢�岬侥亩�チ恕!�

“几年前?”遗玉留意到萧汉话里不寻常的部分。

“嗯,”萧汉指着另一条路,带遗玉往那边走,边道:“我常在中原行走,有时两年三年才回来一次。”

遗玉一边打量路边的房子和店铺,一边随口问道:“难怪你唐话说的这么地道,还能混到军营里,我半点都没怀疑过你不是唐人。”

“其实。。。我身上有一半唐人的血统。”

遗玉脚步一顿,扭头看了一眼萧汉,却没接话。

她的安静,反倒让萧汉觉得容易出口,“我母亲原本是郑姓贵族家的女儿,被一个从大唐来安市做买卖的年轻商人诱哄,后来那商人离开,母亲执意生下我,就被家人赶了出去,靠着家中一点接济,独自抚养我长大,我十六岁时,母亲去世前,把那个唐人的姓名告诉了我,当时年轻气盛,就背井离乡踏上中土去寻人。”

萧汉说到这里,突然不讲了,遗玉的好奇心被勾起,便直接问道:

“后来呢?你找到他了吗?”

萧汉点点头,却不继续说下去。

遗玉看他表情,也知道后面的不会是什么让人愉快的故事,就没再问。

两人进了一家食肆,坐在窗户边上,萧汉点了食物,看着外面的街道,脸上的阴沉很快就散了去。

“唐兄弟,你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