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1/4页)

《中国通史》中讲“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制度到明朝达到极高的程度,明朝皇帝除了明太祖和明成祖,一般都是凡庸贪婪的皇帝。”这当然会引起具有反叛精神的人的不满,吴承恩巧妙的把这种不满元素写进了《西游记》。如第八回中作者借着猪八戒说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大大讽刺了明王朝一回。 。 想看书来

长叹五:虚假的仁义道德

后来群魔出孔窍,白昼搏人繁聚啸

话说孙悟空学得一身好本领,东海取定海神针,大闹阎罗殿,玉帝要启用天将下界收伏。太白金星启奏道:“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奈此猴乃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也顶天履地,服露餐霞;今既修成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与人何以异哉?臣启陛下,可念生化之慈恩,降一道招安圣旨,把他宣来上界,授他一个大小官职,与他籍名在箓,拘束此间;若受天命,后再升赏;若违天命,就此擒拿,一则不动众劳师,二则收仙有道也”。

太白金星这话就大有玄机了,一方面表明朝廷招安的仁义态度。另一方面又可以借机除掉隐患。吴承恩不正是为了考取功名“被籍名在箓,拘束此间”,留在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吗?

众所周知,梁山一百单八将就是被朝廷招安后,奉命*方腊,损兵折将,元气大伤的。

这位刚降世,拜了四方,便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的孙悟空碰上森严等级制度被天丁挡住,只能望南天门兴叹了,因为嫌官太小,反下天宫,天庭不得已封他齐天大圣这个虚职,隆重的蟠桃会又不曾请他,明明是轻视他的意思,当他被听调不听宣德二郎神抓住后,天庭一反常态“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这天庭最终虚伪的面目终于露了出来,既然天庭有好生之德,就不应该拿孙悟空去炼丹。

也正是这时候,孙悟空练就了火眼金睛。原文写道:“他即将身站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撇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火眼金睛’这火眼金睛一眼就能看穿妖魔鬼怪,美女画皮,无论再好的伪装,做为眼中钉的妖精始终逃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相对于当时明庭的不正之风不也是逃不过吴承恩的火眼金睛!这不正暗合国史非余敢议,野史氏其何让焉这句话!

长叹六:天庭的遭遇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

当具有反叛精神的孙悟空,碰上腐朽的天庭,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这位刚出生便目运金光,射冲斗府的少年英雄,被论资排辈的天庭,屡次三番忽略了。孙悟空居然闹起来天宫,这事就值得探讨了,堂堂天庭,孙悟空如入无人之境,天庭岂非无人能敌?

应该说这是天庭之过,作为一个有真本事的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万里马”被分管那些天庭庸马。吴承恩在《西游记》第二回写到“悟空造化!若会这个法,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哪里都寻了饭吃”。明哲学家李卓吾在侧批中一针见血:“众人见识,定是如此。”如此说来,天庭见识,也是如此。第一次不知贤便罢了。当第二次打败巨灵神,哪吒太子,分明证明孙悟空有些手段,连天庭派下来的先锋也不是对手,这次天庭只给了他“齐天大圣”这个虚职,派他去管理蟠桃园。孙悟空本是个石猴,天性就爱吃桃,证明天庭更是不会用人。大乱蟠桃会。

天庭又派十万天兵出去擒拿,这一阵连续败了九日翟星将,四大天王,二十八宿,托塔天王,哪吒太子,惠岸行者。这都是天庭主要将官,本事竟如此不济。幸亏玉帝及时被观音提醒,才想到有一个人堪与匹敌!吴承恩在第六回写道:“玉帝拆开表章,见有求助之言,笑道:‘叵耐这个猴精,能有多大手段,就敢敌过十万天兵!李天王又来求助,却将那路神兵助之”?言未毕,观音合掌启奏:“陛下宽心,贫僧举一神,可擒这猴”。玉帝道:“所举者何神?”菩萨道:“乃陛下令甥显圣二郎真君,现居灌州灌江口,享受下方香火,他昔日曾力诛六怪,又有梅山兄弟与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神通广大。奈他只是听调不听宣,陛下可降一道调兵旨意,着他助力,便可擒也。”玉帝闻言,即传调兵的旨意,就差大力鬼王〖〗调。

二郎神是个人才,可他却是“听调不听宣。”这句话很有分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你用圣旨命令我不行,要说给个面子,帮一下忙还是可以的。这杨戬神通广大,在天庭可以说是最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