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1/4页)

将第一次煅烧的竹盐粉碎,再放进竹子里烧。这样的过程反复8次,到第9次时,将松脂洒进火中,温度调到最高限度,这时,固体盐变成了液体。

9次煅烧后的竹盐,才会最佳地表现其功效。不多不少,必须是9次。只有在1350c至1500c下煅烧后,才会变成闪出紫光的竹盐———紫竹盐。

其实,在很早以前我们的祖先就对烤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古医书《神农本草》及《本草纲目》均对烤盐有过论述。

早在5千年以前,医学尚不发达,我们的祖先就把盐拿来炒一炒,或把盐放在竹筒里烤上几次,待日后滞食或消化不畅时用作消化剂。受伤时用作止血剂或消炎剂,还用它代替牙膏刷牙,用作洗眼睛的眼药水等等。

三天三夜三个徒弟三班导,终于成功的第一炉,共两百斤竹盐。杨素也终于治下便密了。算算时间明天就是上元节,杨府开始热闹起来,不是去闹元宵,而是去东都洛阳砸场子!还要连砸两场!!

三十九回 黑龙附体

上元节这天,杨家亲兵共一千人马,直接出长安,登上二十八条楼船,顺广通渠而下,到东都洛阳最多三天。并不比骑马慢,但是顶水走的话就不行了。北风烈烈,旌旗招展。运河上,人马肃然无声,杀气冲天!王远知从丐帮抽调各地高手共两千人已先期到达洛阳。路过华山,浮云浮文率二代弟子三百人加入。青云帮上下更是暗中向洛阳聚集,人去的不多,但没有一个庸手!至于天下道门能去多少人,那是谁也说不清的。反正华山派早已把消息公开,道宗出世了!

说句不客气的话,突然发难,杀杨广都足够了。可惜,杨素老了,有这个力没这个心。当了皇帝又能比现在更好吗?他杨素权比皇帝大,吃穿用住行比照皇帝。没人敢说半话屁话。剩下的不过是稳住江山,给儿孙们留几个后手。

路上无话,船队过冯翊郡到潼关汇入大河,过弘农郡至河南郡汜水转入洛渠。一直把船开到洛阳城里的天津渡!二十八条战船,这排场可大了,天津渡那是只有皇上才能用的,下了船就是端门,那是宫城啊!不过杨广并没有怪罪,因为杨素一向在此下船。

洛阳真是个好地方,群山环抱之中,洛水伊水穿城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同时关山大河险固,易守难攻。从前大隋要往西京运送粮食,路途险阻。在此建都省去了近千里的路程。可以说,这里比长安更好。

关于大国师的卷宗就放在桌子上,王远知随便看了看。这老道的手下大败高丽武士!而之前大隋朝竟无一人能将人家战败。杨广是越来越倚重潘涎了。最后高丽人找出一小孩名叫安宰虚,打遍洛阳无敌手,当然只是限于小孩。这回连大国师都没有办法了。堂堂大隋朝那是不能败的,要样样比人强才行。就像开奥运会,那是要在所有项目所有级别男女通吃才行。否则那还是中华上国嘛?

现在看当然是种愚蠢的想法,就算中华再强,也不是万能的。不过当时人们可是当真的,并不只是杨广一人这样想,而是满文武都认定不能败。那是种很强的优越感优势心态。当然,凭借着占全世界60-80%的综合国力,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基数,领先数百年到千年的技术优势。只要给了时间,大隋想败一回,真的很难。问题是有时这种胜利对于大隋是可有可无的。甚至大大方方说一句:贵国真厉害!又有保妨?胜利是在战争中取得的,而不是个别人的单挑。

码头上,罗列着文武百官,可以说除了皇帝外,能来的都来了。杨素并不需要给他们好脸色,只和几个前朝重臣打了招呼,其他人也只是“嗯”了几声。宫城里有他专用的行宫。一行人加三百卫士进了城,战船则返回到城外大营。

见识了长安大兴城,本以为世上最豪华最庞大的就是此城了。错了,东都洛阳那比大兴城高一半的城墙,运河上连绵不绝的拱桥,河岸上六层九层不等的华厦一字排开,佛教的宝塔如金木水火土五颗耀眼的明珠一样点缀在无数的广宇中间。

“和尚们太能搞了!收刮多少民脂民膏才能修起十数层的宝塔!”王真人立刻就有了危机感。

浮广应道:“这个师叔,您老人家有所不知,这些是当今皇上出的银子。”

王远知只是冷笑,皇上的银子,难道皇上会生银子?和尚里出了能人,化缘化到皇帝头上了。

这倒不假,丐帮号称吃八方。和尚号称吃十方,比乞丐还多两方。哪两方呢,一方就是乞丐,还有一方是道士。活活气杀道宗大人。不过现在不是时候,用不了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