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三娘心中正暗自揣测,那边何夫人又说起了她的见闻。

“我们瞧着那西夷人艰难,却不知这世上幸与不幸都是相较而言的,我听那里的人说在他们那儿再往西去的地方,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沙漠。那里的女子据说一身只洗三次澡,出生之时,出嫁之时,入殓之时。”

众人听闻又是一阵不可思议的惊呼,三娘也配合着作出一副惊奇的样子。

“所以说西边盛产香料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她们常年不洗澡,身上难免会由异味,所以需要香料来遮掩,免得让人不敢近身。”甘松认真道。

孙氏闻言也不由得笑出了声。

何夫人也陪着笑了一回,又道:“姑娘说的也是有几分道理的,这西边之人身上的体味比我们中原人要浓得多,听说是因为他们常年食肉不食素的缘故。”

“呀,那我们以后可要多食些素少吃些肉,免得站在这里熏着了老夫人。”甘松朝甘草道。

甘草闻言只是浅浅一笑。

孙氏笑着摇了摇头,朝何夫人道:“我房里的丫头们没规矩,见笑了。”

何夫人忙道:“我瞧着老夫人房里的这几位姑娘到是比别人家的小姐还强些。她们有这些真性情,这也是老夫人您待下宽和的缘故。”

孙氏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淡淡说道:“何夫人,今日来见我这个老婆子,可还有什么事?”

何夫人一愣,她不知道这位老夫人怎么变脸这么快,仔细看了孙氏的表情倒也不像是生了气要赶客的样子。

她毕竟也是有些见识的,见孙氏开门见山,便也不藏着捏着,苦笑着直言道:“说来惭愧,也不瞒老夫人,晚辈这次登门为的是家夫之事。晚辈知道王家在这青城县甚至整个山东官府衙门的影响力,所以厚颜想请王家人出面周旋。”

何夫人看了孙氏一眼,见孙氏不置可否的样子,又道:“家夫自从接管家族生意以来一向是谨慎本分,这贩卖私盐一说实属荒谬之谈,我们家向来只做香料生意,来往商家皆可作证。可是官府不听我们辩解,将家夫收押在牢,晚辈不求其它,只希望官府对此事能再加以查证,还家夫清白。”

第三十六章 取舍

孙氏合眸靠在罗汉床上,听何夫人把话说完了,缓缓道:“我是妇道人家,官场之事并不了解,也不能插手。”

何夫人闻言眼神一暗,苦笑道:“我知道这次是强人所难了,所以一直无颜开口相求。老夫人肯听我说这些就已经是很大的面子了。”

孙氏依旧垂着眸子没有说话,甘草甘松束手立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何少夫人看了何夫人一眼,有些着急,但是并不敢开口插话。

常嬷嬷上前一步,探手摸了摸孙氏搁在小几上的茶杯,将它端起走到门帘旁交给了小丫鬟,又走回孙氏身边站定,只是在站定的时候又朝三娘看去了一眼。

三娘似有些担忧地看向何夫人,柔声安慰道:“表姑也不必太过担忧,所谓清者自清,表姑父既然没有做过贩卖私盐的买卖,那肯定很快就能出来与你们团聚的。”

何夫人闻言欲言又止,她要怎么跟一个养在深闺的千金小姐解释那些官场上的弯弯绕绕?最后只勉强笑着谢道:“多谢三小姐了,承您吉言。”

三娘见安慰不凑效便有些手足无措的样子,只得转身朝孙氏求证道:“祖母,您说三娘说的对么?坏人才应该受到惩罚,好人自然是有好报的。听哥哥们聊天说起过好些年前两条街外的那个李府,因进献到宫里的阿胶出了问题,有个太妃娘娘在那阿胶里吃出了沙粒,当时说是要被判了抄家流放。可后来又查证说那沙粒是御膳房里的小太监在熬制中不小心混进去了阿胶里头,并不是进献进宫里的那批阿胶的问题。于是最后李人并没有被治罪,先皇为了安抚李家还送了一块御笔钦批的牌匾。”

何夫人一愣,不知要怎么反应,孙氏闻言却是睁开了眼睛看了三娘一眼,若有所思。

李家的案子是先皇在世的时候的事儿了,李家最后确实是没有被降罪反而被先皇钦赐了牌匾。人人都当李家是幸运,却不知自那以后李家已经是元气大伤,再也不复当初北五省第一巨贾的气势。而李家之所以得以逃脱满门获罪的厄运,是因为李家当家将家族积累了好几代的财富的十之*进献给了朝廷作为当时对瓦剌战争的粮草费用。可以说当年建武帝能将蒙古大军分崩瓦解逐出漠北,李家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孙氏的手指敲了敲罗汉床上的小几。此次何家之事确实是有些蹊跷,若何家当家当真没有做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