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部分 (第1/4页)

三娘故意不满道:“九姑姑您自己冰雪聪明。七窍玲珑的心肝儿,侄女儿就得愚笨不堪么?什么道理!”

王筝“噗哧”一笑。

那边李氏与薛氏已经走到了垂花门,李氏回头冲着王筝无奈道:“筝儿。你又欺负侄女儿了,还不快过来。我们回府了。”

王筝又借机拍了拍三娘的笑脸儿,才跑向李氏。

三娘一阵无奈,李氏自然又是小声地训斥了王筝一番。

最后母女两人亲亲热热地相携着去了。

薛氏朝着三娘一笑,走了过来。孙氏来了之后薛氏很是忙碌了一番,母女两人因此也少有机会交流,这会儿趁着往回走,两人也说上了话。

“母亲要送二娘进宫?”薛氏轻声问道,刚刚她是听闻李氏要走才匆匆赶来相送的,刚刚并未在正房,所以没有听见孙氏要送二娘进宫的话。

三娘知道定是刚刚李氏与薛氏说的。

果然,薛氏有些犹豫道:“刚刚婶娘让我与相公说,最好不要送二娘进宫去。”薛氏很是有些为难,孙氏是她的正经婆婆,与婆婆唱反调,她从来没有想过。

三娘想着,王栋能做到如今的这个位置应当不是个短视的人,不过有些事情也说不准了。薛氏也该知道一些官场上的事情了,否则成了孙氏那样的毫无政治觉悟,以她对王栋的影响力,恐怕会很不妙。

这么想着,三娘并没有急着回去正房,而是示意薛氏去了薛氏现在住着的后厢房。三间宽敞的后箱被打通了,中间一间待客,北边的一间做了卧室,南边的那间是王栋暂时的书房。家具也都是好的,看着倒也大气。

薛氏知道三娘有话要说,便将丫鬟们赶了出去守着门,与三娘两人坐在了客厅里喝茶说话。三娘缓缓地将王家与皇家的关系对薛氏说了,也简单说了一下王家的历史,以及发家史。

刚刚李氏与薛氏只简短地说了几句,但是以为时间不多,也没有深谈,这会儿薛氏听了三娘的话才恍然大悟,自己琢磨了半天,看着三娘道:“三娘你懂的可真多,要不是你提醒,我到是不知道这当中有这么些弯弯绕绕呢。”

三娘笑了笑:“在老家的时候,曾经看到过王家的家谱,和一些先人写的笔记,所以才会知道这么些。”

薛氏闻言顿悟,又有些发愁:“这些想必老爷也是知道的,只是他毕竟是母亲的儿子,若是母亲主义已定,迫于孝道老爷也是不好回绝母亲的意思。”

三娘看着薛氏认真道:“若是父亲到时候为难,母亲你就劝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家国大义,小家小义就只能先抛开了,书迷们还喜欢看:。父亲一向对国对君忠心不二,定是会听的。”

这顶帽子是高了些,奈何王栋这样的人还就吃这一套。孝义在王栋这样的人眼中,还真的比不上对君上的忠诚。

薛氏领悟了三娘的意思,忙点头应了。

三娘却是想到了,孙氏今日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要求,肯定是与二娘甚至二娘背后之人脱不了干系的。由此可见,此次二娘进京所图甚大。有可能王家一不小心就会被卷进漩涡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她们这些内宅女子别的都不能做,但是将内宅都掌控在手,到是势在必行之事。二娘她们再厉害,也是不能离了这内宅的。

“母亲,我上次与你说的那件事情你可以去做了。”三娘突然出声道。

薛氏愣了愣,想起来了三娘说的是哪一件。

“母亲一来,我到是忙忘了。”薛氏有些不好意思:“薛嬷嬷今日早晨还来过,不过我因为忙着为母亲换房里的摆设,没有时间见她。”

三娘笑着道:“下午你就去祖母那里说吧。”想了想,三娘又道:“就在她午睡起来的时候,那时候她应当会唤人梳头。”

薛氏应了,三娘见时候不早,便起身告辞了。

出了后院,三娘往正院的正房里去了,孙氏在此,她即便要回自己的西厢休息也要与孙氏说一声的。

三娘去了孙氏的正房,见明间里已经没有人了,一个丫鬟告诉三娘道孙氏已经歇下了,二小姐与四小姐在稍间说话。

三娘想了想,没有进稍间,退了出去往自己的西厢去了。她可没有兴趣去听四娘的冷嘲热讽,也没有兴趣与二娘去打机锋,没事还是躲着些好了,其他书友正常看:。

稍间里,二娘与四娘在听见外头的动静的时候就停住了话头,却见三娘只是问了几句便退了出去,并没有往这边找她们来。

四娘冷笑了一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