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 (第1/4页)

只是满清权贵们不在乎东北在谁手里,但是他们却是害怕俄军持续拿下进军京师啊,要是被俄罗斯人打进京师来的话,你让一群大老爷们情以何堪啊。

好歹也是堂堂两百余年王朝的首都呢,这前后都被攻破两回了,皇家园林都被烧了几次,辛丑年两宫回銮的时候,紫荆城里可是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景象啊。

这就已经够让慈禧等人郁闷的了,要是刚回来没两年功夫就又让洋人第三次把京师给攻占了,那么这已经不仅仅是丢脸问题了。

到时候慈禧等人干脆考虑迁都到西安算了!

所以满清权贵们被袁世凯是吓的一愣一愣的,苦苦哀求袁世凯派兵去辽东,再不济也先把山海关给守住了啊,那样他们在俄军来攻的时候才有时间逃跑。

只是袁世凯答应是答应了,但是半天没动静啊!

四月下旬,袁世凯面对朝廷催促他发兵辽东以备不时之需的命令是各种拖!

五月一日,袁世凯回复京师的奏章是这么说的:臣奉旨办常备军两镇,虽勉力筹措,但银钱所缺甚多,至今仅成一镇一协,即便再加武卫右军七千、自强军三千也不足三万之数,如遇俄兵南下,非有十万兵不可挡,臣伏乞给银一千五百万用以练新兵七万,以凑足十万兵以抵俄兵南下。

这说的还是老一套,恐吓朝廷外加哭穷要钱!

袁世凯要练新军,那钱可是哗啦啦的流了出去,而且还不是几万几十万的小钱,而是动则数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大钱啊,这些钱是不可能靠北洋一家拿出来的,大部分还得依靠朝廷户部拨款,一部分则是南方各省中给予支援,只有三成不到的军费才是直隶省也就是北洋自己逃出来的。

当然了,这恐吓和要钱之前,也得让朝廷看到一定点的希望,要不然也别指望他们会拿出钱来,所以在五月三日,袁世凯面对清廷要他调兵东进的上谕时如此复奏:“臣兵力本单,而直隶省旧有防军向不足持,前奉旨练有各部新军三万,其弹压直隶各处地面需兵一万,控卫京畿需兵一万,其余各处需兵三千,勉力调集下可凑兵七千,有步队六营,骑队四营,炮队一营,机枪一营,由北洋常备军第三协统领赵东云带往辽东。

然第三协军械短缺,粮饷多有不足,勉力东进怕力有不逮……

啪啦啪啦说了一堆后,袁世凯的意思非常简单,虽然我兵力少,但是也给你们凑足了一个混成协的兵力,只是现在这个协要想让它动起来,得给钱啊,别的不说,开拔费你总得发下来吧!

说起这开拔费,那可是北洋新军的优良传统了,凡是不想动身去前线,或者需要拖延战机又或者要挟上司的时候,这开拨费就是一个绝佳的借口。

北洋新军里头士兵们的军饷其实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由军队后勤部门直接邮寄到士兵家属手上,一部分发放给士兵本人,而一部分则是作为士兵的生活费用扣除。

此外还有一个规矩就是,如遇换防、作战、演习等,就不用扣除士兵的口粮费用,由军队直接负责。

也就是说,你想要让士兵们行军打仗,就得先给他们供应免费的伙食,这一个人吃饭的钱也许不用多少,但是几千上万人的吃饭前那可就多了。

而这就是开拔费的来源了!

而不把开拔费先拿出来,别说打仗了,人家连正常的换防都不肯动身!

袁世凯说要给第三协开拔费,朝廷那边磨磨蹭蹭,然后五月六日才大笔一挥,给第三协拨给了三十万两银子的开拔费。

赵东云把钱拿到手后,按照袁世凯的命令动身了,只是还没走两天呢,他的部队又停了下来,并且按照袁世凯的吩咐给朝廷上奏:臣所部军械奇缺,非但枪不足,子弹、炮弹均不足备用之数……

说了一大堆话,中心意思就一个:你得给我钱去买枪买炮啊,去辽东那等苦寒之地,而且又是面对那等凶险的俄罗斯人,这没枪炮我可不干,没充足的子弹和炮弹也不干。

清廷的诸公们一见,就知道是袁世凯在背后使绊子,但是也没办法,赶紧的给钱吧,又是大笔一挥拔了二十万两银子的款子给第三协,用来购买枪支火炮等军械。

“这朝廷的钱啊,就像是牙膏,不挤它就不出来!”赵东云开始有些能够明白袁世凯和清廷打交道的感受了。

“现在我们也拿到了钱,那也应该动身了吧!”林永权道。

赵东云道:“嗯,是该北上了,反正剩下了事虽然热闹,但是也和我们没太大的关系了!”

按照袁世凯的打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