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部分 (第1/4页)

方壁永继续捧着那厚厚的战报继续说着:“过去三个月里,我军累计击毙击伤敌军一万八千人,俘虏一万六千余人。缴获各式步枪两万六千支,机枪五十八挺,各型号火炮三十七门,军马两千八百余匹,其余军‘刀、望远镜、手枪亦缴获众多!”

说完了战果和缴获,自然也得说自身的损失:“我军方面,累计阵亡三千七百余人,受伤七千人次,其中有两千余人重伤,其他轻伤者已经陆续回归原部队。军械方面我军损失步枪八千支,火炮十六门,迫击炮近百门,重机枪二十余挺,轻机枪五十余挺。”

方壁永口中说出这些伤亡数字的时候,饶是赵东云心里早有准备,但是依旧让他皱眉不已,看这战损比例的话,可算不上什么大胜特胜,而是一场典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争,奉军在苏北取得的战果众多,但是自身损失也是极大的,表面上的兵员和军械损失其实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奉军囤积多时的弹药几乎在苏北战役里消耗一空。

拿下徐州后,奉军在苏北前线的各个储备仓库几乎都是空荡荡的,而这年头要打仗的话,没有炮弹和子弹可是打不了的,如果在弹药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贸然发动战役,那么下场通常都会很悲剧的。

“如今前线各部队历经多月战事,急需休整,以补充士兵的体力和恢复士气,另外也需要缓一段让军需部重新给前线各部队补充炮弹和子弹以及粮食等各项军事物资!”方壁永说到这里的时候,慎重的对赵东云道:“因此参谋部建议,暂缓对蚌埠方向的战事,让前线部队先休整几天!”

第三百四十一章 无法停下的步伐

对于方壁永建议暂缓蚌埠方向战事的提议,赵东云却是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因为赵东云考虑问题不仅仅需要从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还要从政治角度上考虑。

从军事角度来说,奉军从入关后历尽数场大战,此时可以说已经是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急需要时间来恢复部队的建制,补充损失的兵员以及军官,同时补充军械弹药粮食等,而更重要的是让前线部队获得一个休假期。

士兵和军官也是人,他们不可能一直持续不断的战斗在最前线,而之前的一场苏北战役已经让他们战斗了三个多月,这对于他们的精神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折磨。正常情况下,部队的作战是打一会停一会的,通常而言前线部队在前线连续作战一个月以上后,就需要撤下来进行休整。

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英军在西线战场上一般都是三支部队轮换守卫同一段阵地,一支部队位于前线战壕,一支部队位于第二道阵地充当预备队,一支部队在后方休整,每一支部队在前线战壕里连续作战的时间不会超过半个月。

当代国内战场的环境虽然不如一战西线战场上那些残酷,但是在持续作战三个月后,实际上对军人已经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了,这种考验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继续打下去的话,就会出现诸多因为精神压力而崩溃的军人了。

人们大多只知道两次世界大战创造了诸多死伤,但是很少人会知道,这两次世界大战所创造的精神病人也不少!

所以不管从后勤补给还是其他角度来看,奉军的前线部队都是已经到了需要大规模并长期的休整。

这也是方壁永等诸多军事将领对着赵东云提出暂缓蚌埠攻势的原因所在。

然而赵东云却是没有同意,相反,他还亲自越过参谋部对孟恩远下令,要求第一军尽快攻克蚌埠,然后掌控整个长江以北的安徽地区。

他之所以不顾部队的辛苦而强令部队继续南下进攻,也是有着他的顾虑。

方壁永等人说奉军连续作战三个月疲惫不堪不假,但是蚌埠里的段祺瑞第四师情况同样也好不到那里去啊,这个第四师在徐州和奉军打了两个多月呢,而且还是战败突围逃走的,对部队的士气影响更大。

再着从军事角度出发,如今苏北、安徽中部等广大江北地区已经是空虚无比,皖军遭遇一连串惨败后,在江北地区的兵力非常有限,如今正是奉军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如果自己休整个十天半个月的话,人家段祺瑞也缓过气来了,从江西,浙江,福建等地增援而来的部队就会抵达,到时候又会形成当初苏北战事的局面,到时候奉军就算还能够重创皖军,也是不知道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了。

所以这个时候,赵东云不能让部队停下来,他要让部队一路打到长江边去,甚至有可能的话,敢在皖军增援部队北上之前,抢渡长江,到时候所谓的长江天堑自然也就不攻自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