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7部分 (第1/4页)

知道东京六贼还是他们的恶名太响,很不巧今天的寿星公乃是东京六贼之首。再加上一个不学无术的泼皮混混高俅,大宋的最高层尽是这样的家伙,不亡也就真说不过去了。

更叫人心塞的话,所谓的朝堂清流,甚至连这六贼都比不上,真不知道叫人该说什么是好。

至于后来大放光芒的那些文臣武将,此时不是在中低层慢慢挣扎,就是还没有进入官场。

要是没有外敌的话,大宋应该还能拖延个近百年时光。只要在这期间出了个有作为的皇帝,以大宋朝廷的深厚底蕴不是没有奋起可能。

只是可惜,朝堂上滚滚诸公只想着收复燕云十六州,却是不惜与虎谋皮,把金兵提前引入中原地区,最后自然扑得不能再扑。

当然这些只是晁盖心中的念头,跟周围热闹喜庆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所幸在座宾客也没哪个有读心之能,自然不知晓晁盖一边吃着蔡府的酒席,一边在心里大肆腹诽寿星公。

通过周围宾客的闲聊,晁盖也探知了不少信息。果然如同他所料,大名府留守梁中书的寿礼,已经送到了蔡府!

之前杨志押运的生辰纲,果然只是个幌子!

只是,从身边贺客们口中探出,梁中书补上的寿礼虽然争议,可价值却不足十万贯!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说梁中书跟蔡京之间,起了什么龌龊不成?

想想大宋的官场制度,还有梁中书此时的地位,晁盖觉得自己明白了什么,估计是官场利益惹了祸!

梁中书的中书之衔乃是虚衔,他想要在官场更进一步,便是进入参知政事行列,成为真正的宰相之一。

就算宋徽宗脑子再糊涂,也不可能让蔡京和梁中书同时成为宰相,不然赵家江山真有可能易手。

也就是说,只要蔡京还在宰相位置上不动,梁中书没了继续前进的可能。

当然三司使之类的计相也算是宰相之一,可以梁中书如此好的条件,绝对不可能甘心只做个副国级财政部长。

矛盾这就出来了,估计蔡京和梁中书之间暗中已有了龌龊,就是不知道裂缝有多大罢了。

晁盖喝着小酒听着八卦,只到天边夕阳快要下山,他这一次的冷板凳终于到了结束的时候,伴随着一干不起眼的贺客向主人告辞,然后头也不会离开了这座繁花似锦的宰相府邸。

回到落脚客栈,晁盖又叫来一桌肉菜好好吃了一顿,这才把半饱的肚子填个八分饱,这才感觉好手了些。

他的任务已经完成,至于郓城县令口中的“天大机缘”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估计就是其亲自过来了,也是敬陪末座的命,说什么会得到蔡京青睐,做梦去吧。

晁盖感觉再留下来没啥意思,心中起了离去的念头,只是……

第2110章 利字当头

晁盖承认,仔细小瞧蔡京了!

像是郓城这么一个新兴的商业圈,发展势头强劲头钱途无量的地方,蔡京怎么可能不重视?

就当晁盖准备打点行装离开的当口,蔡府来人将他恭敬请了过去。

此时蔡府的寿宴已经结束,真个蔡府都显得幽静深沉,比之那日上府拜寿时的喧闹繁华多了一份难言的厚重。

他见到了赫赫有名的东京六贼之首,同样也是当朝文官之首的蔡京。

都是“自己人”没什么好客套的,蔡京虽惊异于晁盖的魁伟身材以及豪雄气势,却也并不怎么放在心上。

他一生经历风浪无数,豪杰之士见得实在太多,像晁盖这样的草莽豪雄,根本不放在眼里。

这里是大宋,扬文抑武的大宋。在社会秩序没有彻底崩溃之前,文官依旧还是高高在上的存在,可以昂着脑袋鄙视一切粗鄙武夫。

晁盖倒是不怎么在意蔡京的态度,以双方之间地位的巨大差距,蔡京要是对他热情有加和颜悦色,他还要惊疑这厮在打什么不好的盘算。

谈话的内容很简单也很实际,蔡京表示对郓城新兴商业圈的兴趣,然后很直接表示,只要晁盖好好办事以后少不得他的好处!

晁盖也没有客气,直接拿出每年十万贯的份例,向蔡京明要了一个供奉官的名头,并且表示了对密州市舶司的兴趣。

一年十万贯不是小数目,蔡京并不真正了解晁盖的身家,觉得这价码着实不低了,只稍稍沉吟便答应下来。

之前就说过,大宋也有卖官制度,虽然官职都是七品以下的小官,而且大多很难得到实职。

晁盖自又不同,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