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 (第1/4页)

因为她知道,只有我会相信她。

欧阳倩又将磁带倒回,重新听起来,但越听越失望:小叶子,不要怪我不相信你,在大段大段的寂静里,我确实什么都听不见啊?哪怕我已将随身听的音量开到了很大,还是没有你说的那种怪声。

就在欧阳倩几乎将随身听的音量开到了极限时,一道微弱的噪音出现在她耳中。

但很有可能这只是随身听本身的机械或电磁噪音。

欧阳倩想起叶馨向自己描述那怪声,先是很有节奏,比心跳慢、比呼吸快,很像脚步的频率,但后来却似喝醉了一般,时而轻、时而重、时而狂乱无章、时而又恢复那脚步般的节律。如果这微弱的噪音有着叶馨描述的特点,是否说明了那怪声的存在?

将磁带又倒了回去,欧阳倩将音量开到最大,凝神倾听。果然,那微弱噪音初时有规律,后来则有些反复无常。

但这声音实在太过微弱,欧阳倩没有十足的信心证明那一定是叶馨所听见的怪声。为什么那怪声不像她描述得那样刺耳呢?或者说,是不是她的耳朵特别灵,像个放大器,很轻微的声音,别人听不见,她却觉得轰响?可照这么说来,她听我们常人说话,岂不是要被震聋了?而按照这样的推论,是不是那次原创歌手大赛上,也是类似的情况,她真的听见了“谢逊”的说话和歌唱呢?

欧阳倩立刻又从皮包里取出歌手大赛的那盘录音带,换进随身听里,但比赛现场的背景一直很乱,即使安静下来的时候,也有人在唱歌,根本听不出任何异样。

会不会是因为我太愿意相信小叶子的话,正如章云昆对跳楼女生的诊断,受了暗示,才会听见那微弱的噪音呢?

6月8日11:00

章云昆反反复复听了十几遍叶馨在广播站的录音,终于放下耳机,摆摆手说:“我的理论对了,你的确是受了叶馨坚强信念的暗示。我可是什么都听不出来,更不用说脚步声般的节奏,或是时快时慢的变化。”

欧阳倩听他话说得不客气,哼了一声,抢白说:“但会不会是因为你根深蒂固地不愿相信小叶子,受了自己顽固观念的暗示,反而听不见了呢?”

章云昆被噎了一下,摸着齐整的黑发,一时竟无辞反驳。他凝思了片刻,点头说:“你说的并非毫无道理。这样吧,究竟有没有声音,我们去找个真正的专家来鉴定一下。”

章云昆带着欧阳倩到了邻校江京科技大学的物理研究所。他在精神病学研究生学习阶段选修了实验心理学,该课程的许多实验部分都是在这个研究所完成,听觉实验就是其中的一节。章云昆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放纵自己的研究兴趣。他曾设计了一个课题,录下了各类精神病人说话的片段,试图从语音学上找出同类精神病人言谈的共性,探讨语音学做为辅助诊断的潜能。帮助他进行声学分析的是江京科技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严炎,两人因此成为了好朋友。章云昆那套“捉鬼装置”的信息就是严炎提供的,原本是做为一个玩笑,没想到章云昆当了真,花大价钱邮购了来,从此真的成了严炎的笑柄。

严炎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但头发稀疏,已显秃势。他在办公室里听两人各执一词地说完,笑道:“要不,先让我用原装的声学仪器先听听吧。”

欧阳倩催着说:“好啊,走吧,你的实验室在哪里?”

“我不说了吗,先用原装的听,不急着去实验室。”见欧阳倩一头雾水,他笑着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章云昆和欧阳倩都笑了起来。严炎用欧阳倩的随身听仔细听了几遍,最终摇着头说:“我这原装货看来真的不大好使,感觉有时候能隐隐约约听到一丝丝声音,但似乎毫无规律,也不知道是不是机器本身的干扰音;再听一遍却什么都听不见。越多听越糊涂。”

“是不是说明,即使有声音,也在人耳听阈的临界点?”章云昆问道。

“还是让机器发表意见吧。”严炎起身带着两位来客走向实验室,“正是个好机会,向你们炫耀一下我们这儿的一台‘梦之仪’。这台仪器算是一种高性能声图仪,一器多用,声频、声强、声谱都能做,从次声到超声,涵盖的声频和声强范围都很宽,还能进行细致的多声源分析,全部是计算机操作,出图漂亮。如果真像我们认为的那样,这声音只不过是在人耳听阈的临界,这仪器应该是牛刀杀鸡,大材小用了。”

磁带里叶馨的声音一出现,“梦之仪”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声波。那句“一位名叫叶馨的女同学失踪了”刚说完,电脑屏幕上就只剩下了纵横两道坐标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