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 (第1/4页)

皮或棉帷幕深垂,隔洞缩小,加上宫熏袅袅,手炉脚炉不离左右,自然

满室煦和。除非三九酷寒,宫中尚有一种特制的白垩泥炉,肥矮膛大,

由宫监们把火生旺,不见丝毫蓝焰,火苗全红,才敢抬进殿内取暖,大

绚一个时辰火势衰乏,立刻又要抬出宫去。宫内对于生火取暖,已经

是百般谨慎小心,当然更不敢烧热炕取暖了,稽考明清官私文书以及

私家记载,均无这样记述,由此可以推想到当年富贵宅邸之不烧热炕,

也无非仿效内廷罢了。

匮后语

夏元瑜

按医之设备,南方人固然没见过,就是北方的中年人也没赶上有

它的时代。唐先生和我也仅在年轻时候见过,以后家家全改用了床,

棕屉和藤屉究竟比砖面的医舒服得多了。我是盖世仙翁的徒弟,说话

不足取信于人,但是唐先生却没受我的熏染,句句实言。他所说宫中

的情形也是真的。他小时候有一次进宫中向瑾太妃拜年,赏吃春饼

(台湾的轮饼),命妇和宫女们一瞧太妃有赏,于是都来帮着他卷,结果

把他填病了。到太妃的医上,请了张太医来看病。瑾太妃坐在医旁,

太医只好跪着把脉。因此他所说宫中的医和医上所铺垫的全是实情。

前文中说到医几上放着帽筒。这东西入民国后就淘汰了。它是

一尺多高,直径四寸的圆柱形之物,类似花瓶,瓷烧的,筒壁刻洞,彩

绘,专为放官帽之用。前清做官的人戴的官帽,不论秋冬天戴的秋帽,

和夏天戴的凉帽,后面往往有向下斜的翎子,无法平放在桌上,一定要

放在帽筒上方能托起来。

近代曹子建袁寒云

袁克文博解宏拔、瑰玮傲傥,可说近代不世之才,他的遭逢际遇,

跟汉代曹子建几乎完全相同,实在令人可敬可佩可叹。

洪宪皇帝袁世凯姬妾如云,一共给他生了f4六个男孩,长子瘸太

子克定,克文行二,是世凯使韩时,韩王所赠姬人金氏所生。克文在汉

城出生前,世凯梦见韩王送来一只花斑豹,用锁链系着,豹距跃跳踉,

忽然扭断锁链,直奔内室,生克文,所以世凯赐名克文,一字豹岑,至于

抱存、寒云都是后来他的别署。

他读书博闻强识,十五岁作赋填词,已经斐然可观。他择偶非常

仔细而且挑剔,听说安徽贵池刘尚文的女公子梅真美而贤,与父住在

天津候补,他在长芦盐商查府寿筵上隔帘偷窥,果然修嫣娴雅,于是托

人求亲。对方正想跟袁家结纳,遂成秦晋之好。袁夫人生家嘏、家彰,

至于驰名国际的三子家骝,则是外室花元春所生。

克文对乃父窃居帝位,改元洪宪,极端反对,他的长兄克定,则想

备位皇储,准备父死子继,过一过做皇帝的迷梦。兄弟二人极不相能,

兄在彰德,弟留津沽,兄来津沽,弟返洹上,参商避面,互不往还。后来

世凯称帝,已成定局,克定谋臣知项城对克文宠爱,深恐他承欢谋储,

于是蜚言中伤。他诡称有病,闭门不出,后来被他想出一条锦囊妙策,

请求援清朝册封皇子往例,封为皇二子,并请名家刻了一方“上第二

子”印章,以示别无大志,那些谣诼才渐渐平息。

克文最脍炙人口的诗要推“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那

一首了。扬州才子毕倚虹认为那首诗,是反对洪宪帝制而作,而且国

民党有些人发表宣言,反对帝制,就根据那首诗引证指出,连项城识大

体的儿子都不赞成帝制,何况别人。寒云这首诗将来在历史上自有其

千古不磨的价值,可惜寒云的诗文向来不留底稿,随手抛掷。他虽记

得有过这样一首诗,可惜已经记不得怎么说的了。后来笔者在刘公鲁

家,看到寒云写的一个扇面,写着一首七律:“乍着微棉强白胜,除晴晚

向来分明。南回寒雁淹刁疋月,东去骄风黯九城。隙驹留身争一瞬,蛰

声催梦欲三更。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字写得半行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