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 (第1/4页)

至于那些黑衣蒙面人是何来历?为何要在路上狙击他?这都不是他目前想要知道的,他只想尽快回到家里,才能找回那份安全感……

秦玳默默望着太湖发愁,不知自己要在此等到天亮,还是回到听雨轩去?

他暗忖道:“冰儿虽说被她父亲关了起来,可是她与我有三日之约,到时候她如果不能赴约,我再雇舟船进入太湖也不迟,否则这样冒昧地闯进太湖,搞不好会让太湖王更加生气……”

想法固然如此,可是当他听到轻烟笼罩的湖里突然传来摇橹的声音,禁不住又改变了主意,转身走到渡口不远处的一座茅棚里,找了个凳子坐下来,开始静静地等候。

这座茅棚搭盖在渡船口,显然是让等候渡船的旅客遮阳用的,所以棚里不仅有石凳石桌,连供奉茶水的木桶都有。

秦玳走到木桶边,只见桶盖上放着一根用竹子做的长杓竹筒,他提起桶盖一看,发现桶里还有将近一半的茶水,于是毫不客气地拿着长杓在桶里打水饮用。

茶水甘甜冰凉,落喉沁人心肺,秦玳连喝三竹筒,这才盖上桶盖,放回长杓竹筒,然后擦了擦嘴角的水渍,心满意足地坐回石凳。

远眺无边的湖水烟波,耳闻波涛拍岸的声响,秦玳突然在这瞬间,似乎觉得自己的灵识脱体而出,穿越茅棚而去,溶入这平和清幽的环境里,彷佛夜空里的一轮明月就在眼前,卷动的云絮如同柔软的羊毛被褥,可供他仰卧其上。

那种天人合一的感觉,一映入心底,他本能地盘膝坐了下来,气息绵长,施出的竟是洪门易筋经心法,内息循着经脉运行,快速地连走九个周天,这才停了下来。

秦玳远眺湖上烟波,暗忖道:“我的烈阳神功突破第六重之后,似乎连易筋经上的境界也跟着提升了。看来佛、道两门的心法虽然不完全一样,可是异中有同,殊途同归,练到极致,不仅可以延年益寿,想必也可以达到师父所说的那种辟壳脱窍、白日飞升的境界……”

思索之际,他听得远处湖中传来一阵幽清的洞箫声,那九曲回转的箫声,在此良夜听来,颇有些哀伤之感。

然而随着婉转的箫声回荡绵延,一声清脆的琴音倏地切入其中,抑扬顿挫、韵味悠长,彷佛来自云端的天籁,使人听了不禁神往瑶池仙境……

琴音混杂着箫声,初时似有不合,然而不久之后便融合一起,形成极为优美动听的琴箫合奏。

秦玳睁开眼睛,目光投注在似有氲氤雾气笼罩着的浩渺太湖,思绪随着琴声箫音飞扬,配合着那串串优扬的乐音,他的眼前似乎幻化出两个自己,一个手持长剑,使的是凌霄门绝艺;另一个则是手拿长枪,使出守神、追魂等枪法。

两个自己相向而立,随着两种不同的乐器声在耳边萦绕,两个自己竟然相互间缠斗不已。

那使剑的自己,时而太极剑法,时而乱披风剑法,节奏快慢相间,每一招,每一式,都吻合着箫音的节拍,似乎在随音起舞,姿态极为优美。

而另一个自己所使出的十八式枪法,则悠游于琴音抑扬之中,少了那份杀气,却多出三分美感。

这瞬间,秦玳突然发现武功竟能和音乐相通,这个道理就跟日月轮回、潮起潮落一样,是天地间再自然不过的事。

他凝神贯注其中,似有所悟,却听得箫声拔起一个高音便嘎然而止,接着一片淙淙流水的琵琶声又紧接响起,而琴音也随之变化,显得更加强烈。

刹时之间,秦玳似觉一阵铁马金戈、千军万马即将杀奔过来,立刻神识一转,枪法变为夺命之式,而在幻思里剑已沉埋,换来的则是杀气腾腾的必杀九刀。

必杀九刀,刀刀必杀!不仅刀中套刀,式中套式,并且在杀气转动下,劈、砍、撩、带、斩、回等刀诀移转,凝聚成极大的威力。

与此同时,破龙枪则是枪出如万点寒星,枪隐则棍尾藏煞,汇合了枪与棍的两种特长,和翻滚的万重刀山战个不分胜负,难断输赢……

在琴音和琵琶声里遨游天际之时,秦玳将他一生所学的武功绝技,一一在脑海中演练了一遍,到最后,他已能幻想出当年四大高手,各以独门绝技联手攻打烈阳神君的情形。

在拚斗之中,追风斧的追风二十九斧夹杂着凌霄门太乙剑法,洪门的十八路无敌刀法,再加上神枪夺命九式,以四攻一。

而烈阳神君凭着一剑一掌,以烈阳神功运行剑式,从初阳至少阳到中天到大阳,直到最终的残阳,一共九九八十一式剑法,到最后归于一式。

在这刹那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