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 (第1/4页)

诸葛明轻轻一拍罗师爷的背,低声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罗兄,小弟真羡慕你啊!”

他说的这两句诗出自白居易所写的“长恨歌”,乃是述说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

杨贵妃原先便是唐明皇的媳妇,即寿王之妻,后来被君王看中,两人私通,这才从寿王府进入道观做女道士。

杨玉环进入太真观,主要是为了暂息人言,也是想让杨玉环能学习一些宫廷中的礼仪。

当然,唐明皇不时入观临幸,将太真观作为了行宫、外室,直到五年之后,一般人几乎忘记杨玉环和寿王的那段姻缘,唐明皇才迎杨玉环入宫,并册封她为贵妃。

当时,唐玄宗已经六十一岁,而杨贵妃年仅二十七岁,于是才有“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诗句流传于世。

秦玳没有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自然不明白诸葛明此言意有所指,是把罗师爷譬喻为唐明皇,暗示他也像玄宗皇帝一样,和儿媳妇有一腿,作出“扒灰”之事,可是罗师爷却听出一身冷汗,两腿一软,几乎站立不住。

陡然之间,他想起了蒋弘武是锦衣卫的同知大人,而诸葛明是东厂的大档头,两人统率的体系不同,职务则大同小异,上自谋反叛逆,下至平民偷鸡摸狗之事,他们全都有权管辖,尤其是官员贪赃枉法、横征暴敛,厂卫都可以进行逮捕审问……

罗师爷不明白自己的秘密,怎么会被两位厂卫大人查知?

不过他明白此事可大可小,若不摆平,说不定马上就会变成阶下囚。

是以心念急转之下,他满脸堆笑,道:“诸葛大人此次南来,也是辛苦了,为了孝敬您老人家,小的同样准备了二千两银子,等饭后一并送上。”

诸葛明朝蒋弘武挤了下眼,嘴里笑着道:“罗师爷深深体会出我们这些替皇上当差的马前卒之辛苦,能够犒赏我们,在下保证,将来罗师爷必定能随着宋登高大人,步步高升……”

罗师爷躬身作揖,道:“多谢大人金言,小的感激不尽。”

诸葛明哈哈一笑,道:“罗师爷,你们知府在楼上吧?”

罗师爷道:“禀告大人,布政使何大人和按察使洪大人,此刻也都到了,知府大人正在二楼陪着他们,至于张……”

蒋弘武打断他的话,问道:“张永大人也在二楼吗?”

罗师爷吞了口唾液,不明白蒋弘武为何不让自己说出“张公公”这句话,不过他立刻顺着蒋弘武的语气道:“张永大人在三楼,他老人家曾嘱咐小人,见到蒋大人之后,立刻请你到三楼去一趟,他有要事和你商议……”

他望了秦玳一眼,道:“至于秦大侠,则请诸葛大人相陪,引荐给布政使和按察使两位大人相识,他老人家说这样一来,以后秦大侠办起事来,可以方便不少。”

蒋弘武点点头,一拉秦玳,道:“老弟,我们上楼吧,今天你是主客,我们都是陪客。等会宋知府自会将布政使何大人和按察使洪大人介绍给老弟,你们多亲近一下,对于老弟你以后在华丰一省办事,会方便不少。”

秦玳直到此刻还弄不清楚布政使和按察使是个什么官,只晓得比知府要大一点,又比蒋弘武要小一点。

()免费TXT小说下载

而蒋弘武既像是那个阴阳怪气的张永张大人的部属,又像是他的朋友,两人的关系非比寻常,一时摸不透。

他也懒得花脑筋去想这些事,点了点头,便跟着蒋弘武一齐登楼,诸葛明则带着褚氏兄弟随后登阶而上。

罗师爷见到他们上楼之后,这才取出汗巾擦拭额上的冷汗,然后长长地吁了口气。

大捕头王正英见他一副如释重负的神情,低声问道:“师爷,那四千两银子……”

罗师爷竖起食指,作个噤声的动作,苦笑一下,道:“王老弟,愚兄是从鬼门关前走了一趟,那四千两是买命钱。”

王正英不解地问道:“师爷,为什么……”

罗师爷打断他的话,道:“不要多说了,此事我会找个机会向宋大人禀报,你不必担心,尽管把你的份内事做好就行了。”

他说完了话,匆匆上楼。

王正英正想再度巡视一趟厨房,只见罗师爷又下了楼,问道:“正英,天香楼的歌伎还没到,你快派人去催,如果他们误了事,让各位大人吃得不开心,明天就封了天香楼。”

王正英颔首答应,心里却暗暗不解,认为罗师爷把气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