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部分 (第1/4页)

,再一起来。

有了枭龙上面机关炮、火箭炮等的自动化项目的经验,狙击枪自动化还真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一个支架固定狙击枪,然后就是一个控制系统来调整射击方向,再有就一个控制终端。

不过他所知道的一些电动狙击枪,终端和枪械支架都是用的有线连接,他现在考虑的是:能不能用无线控制。

传统技术下,有线和无线之间的技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差别,有线技术下数据传输精确和快速,而无线则在一定距离下是要稍逊一筹的。

不过有了“鹰眼”卫星之后,无线技术显然和有线技术在这方面是相差不多的。

考虑到使用的方便和隐蔽性,徐子陵最后还是考虑用无线技术。

这样的话,操作的人员并不需要就近在射击点,而是可以在十公里,或者数十公里之外。

自动化部件同样很简单,车间里面就有机炮用的,拿来稍微改装一下,然后就焊上一个三角支架,几个小时就完成了。

设计自动化程序、信号处理系统这部分稍微要繁杂一些,不过就算是这样,两天的时间里,他就把这东西弄了出来。

智能、自动化这方面的东西,也是他希望几个学生掌握的,这些天里,他让杜辉他们几个放下快要成型的头盔项目,认真的跟在他身边学着。

“智能化,是当今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除了材料学方面,我在这方面也懂一些,明年学校会增加武器自动化这们课程,上面也因此给了我带这方面研究生、博士生的权限,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在这方面下些功夫,如果能够成为双料博士最好……”

“双料院士?”

杜慧马上就惊喜的说道。

能带双料博士当然不一定会是院士,但对徐子陵来说,教授这些头衔肯定是不会去花费精力去要的,能带博士,那肯定就是中科院那边给予的权限。

这样的情况,作为学生的杜慧自然是清楚。

和自己年纪相差不多的老师能够成为这么年轻的双料院士,他们只有荣耀和开心,自然第一时间就问了起来。

徐子陵笑了笑,看了看萌萌的杜慧,又看了看同样一脸惊喜的杜慧和付飞霞,“院士不院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最好能加紧学习一下,明年科大就有这个课程,如果有机会,我会给你们争取回校授课……”

三人里面,杜辉是最精明的,但这精明也是相对他们三个人说的,和那些老油条是根本没得比的。

作为老师,又是自己的第一批弟子,徐子陵尽量帮他们想好出路,考虑到三人的脾性,他们显然适合做学问,于是他就考虑让他们回校。

“无论是星城和马库拉这边,确实都需要人,但是以后我的时间可能越来越紧,科大那边不可能花太多精力,所以需要你们……”

徐子陵的言外之意,就是他教会杜辉他们几个,然后再由杜辉他们去教学生,把一些知识传授开来,毕竟一个国家的未来,不是一个人或者三辆个能够支撑得起来的。

就像现在,虽然说有了很多高端武器,但毕竟都是出自徐子陵之手,下面诸多科研人员都是被动式的接受着,相比米国这些国家,在高端人才方面,底蕴还是有些不足的。

全民提高,这才是一国之根本。

“这好像有些难度啊。”几人听了徐子陵的话,各自都有些兴奋,但又有点为难。

对他们来说,能够边做学问,一边当老师授课,当然很乐意,但这门课程却是有些难度了。

自动化专业,在科大是有的,但没有细分到武器自动化,这也就是说,这将是科大全新的一门课程。

他们都是材料系的,想要教授这门课程,肯定是需要重新学习本科知识,明年就要开课了,现在还来得及?

看着几人面对难色,徐子陵也没责怪他们,只是脸色紧了紧,说道:“教材是我和黄老还有几个专家编的,而且时间还有将近一年半,有什么好担心的?”

……

有老师是主编这个便利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学会四年的知识也不算太难,听徐子陵说完,几人马上又信心十足,连忙表示会努力,一定达到老师的要求。

“这并不算我的要求,只是我的希望而已,说句自夸的话,我现在在军工领域也算是小有名气,但也因为年龄问题招来不少非议,一年或者两年之后,你们能有多少成就,就代表我的脸面,虽然我不屑和人在这些事情上纠缠,但我也不喜欢别人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