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 (第1/4页)

”生活其中,又考虑到他们常以矿物金属和魔法物品与人类交易,应该会有相应的出入痕迹留下

考虑了诸多因素,冷情通过排除法大致确定了搜索范围,重又开始搜寻,不过这次目标少了许多,搜索也更细致,重点目标正是那条近两公里的地缝。

功夫不负有心人,冷情终于在某个坡度较缓的地段发现足迹,大喜之下立时瞬移到足迹附近,赫然有条曲曲弯弯的小路沿着地缝一侧向下延伸,最终消失在一片漆黑中。

走那条小路?冷情自然没兴趣,这种复杂地形,能飞何必走?!

乐呵呵的想着,冷情看准小路延伸的方向,临空的身形逐渐往那片漆黑降下,良久终于为黑暗所完全吞没。

始终追踪着那条小路,冷情眼前渐渐变得昏暗,即使以他“视黑夜如白昼”的眼神也感到视物困难,毕竟眼神再厉害也是以光线为基础,真正完全无光的环境下,冷情也会和常人一样失去视觉感知,末了,不得不改以神念追踪小路探知周围环境,心中对“穴居矮人”能生存在这样的环境大感纳罕,难道他们有光线和红外线的双重视觉?一时间冷情对即将见到的这奇特种族大感好奇!

八十一

冷情久远的记忆中,曾有部《地心游记》的科幻老片,讲的是某位科学家发现一条直达地心的岩洞,并在岩洞探险中发现地心偌大的未知世界,其中生活着许多地表不曾出现过的动植物甚至智慧生物,这部电影在那个年代引起巨大轰动,进而引起人们对神秘地下世界的无限向往。

然而现代科学早已探明整个星球的地质构造,人们不过是生活在一个巨大“鸡蛋”的表面,平均三十多公里厚的地壳下,完全是半固体形态的熔岩+核心的液态铁。

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差距,往往让人啼笑皆非~

海蓝星和地球的环境如此相像,冷情估计地质结构相差也不会太大,所以从未幻想过会在这里发现庞大的“地下世界”,充其量可能存在一些较大的地穴和岩洞,“世界”二字无论如何用不到地下。

随着高度的降低,抬头虽可远远看见蓝天,然而近两公里宽的地缝开口在视线中却越来越窄,以冷情现在所处深度,除非太阳刚好九十度于地缝上空,否则日光绝对照射不到如此深的地方,远处明亮的天空和身周无尽的黑暗,形成如此鲜明而又诡异的对比,那条小路,却还在蜿蜒曲折向下延伸。

不知过去了多久,就在冷情以为自己可能真像幻想片里那个科学家一样,找到了一条通往地心的路径时,小路到了尽头,再往前已是近乎垂直的“悬崖”,下面依旧是深不可测的黑暗。

冷情大大松了口气,又举头望望上方,一线天空已显得如此遥远,这番下降,怕不有十几公里,四周的黑暗更不必说,现在完全是以神念在探路。

果不其然,小路尽头虽未到达地缝最深处,却有个一人多高的山洞,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冷情施施然步入洞内,元婴心甲却已护满全身,面对黑暗与未知,人类一个念头便是保护自己,冷情何能例外。

神念探知中,这地缝年代久远,靠近地表的岩石已风化沙解,这洞穴也非天然形成,洞壁上满是挖掘的痕迹,冷情怎都想不明白这些“穴居矮人”怎会住在条件如此恶劣的地方。

随着洞穴的向下深入,逐渐出现越来越多分支,大部分时候冷情都只能通过足迹的新鲜程度来分辨主干道,行程变得艰难无比。

好在冷情发现一个岔路时就做了记号,回去的路将会轻松的多。

经过无数岔路,大约走了两公里左右时,前方竟然出现了微弱亮光,在这一片漆黑中尤其醒目,让冷情谓然长叹,末了不忘咒一句:“他奶奶的,真是一顿好找啊”。

也顾不上探测了,冷情一个瞬移进入这亮光范围,发现这是个较大的圆形空间,方圆足有六十米,高度也达到了四米,压抑的感觉随这较大空间减去不少,四处有些矮小的身影本在各行其乐,此时注意到突兀出现身着威武铠甲的陌生人类,一时间目瞪口呆说不出话来。

冷情注意到光亮来源和他们之前的行为,原来洞穴四壁嵌有好几块拳头大的晶石,白蒙蒙的光线照亮了整个洞穴,这些矮人和地表矮人并无太大区别,同样的身量同样喜欢留大胡子同样的酒糟鼻,非要区别出来的话,就是皮肤白了许多,或许是终年不见日光的缘故。几十个矮人有的喝酒有的聊天,还有几个聚在一起在玩纸牌,难道这是个休息室或公众场所?

其中一个似头领的矮人好不容易合住大张的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