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2页)

李慕菲点了点头,说:“我第一个跟父亲说的,可他并不重视,只是给了我几千英镑让我建立一个小厂。”

“岂有此理!”陈羽青很是愤怒:“我要和你父亲好好说说,这么一个赚钱的好机会竟然放过了?”

陈羽青很快收拾完毕,出发去李府。

看着陈羽青急吼吼的样子,李慕菲不禁暗笑,这个老师平时对金钱不假于色颇有文人的风骨,可金钱一旦关系到了他的梦想,他表现得简直像个守财奴。

李永瑜在这方面确实没有陈羽青那么敏锐,一是李永瑜对于铝的价值没有陈羽青那么认识深刻,二是李永瑜为人持重,李慕菲再聪明也是一个孩子,所以他认为所谓发现了铝的廉价制法不过是李慕菲的小打小闹,几千英镑的巨款足够他折腾了。

直到陈羽青来访,他才认识到这件事情的重要,他也不是傻子,自然不会放过这么个赚钱的机会。

李慕菲所在李家自从脱离福建本家,自成一家之后,虽然人丁不旺,但却家业庞大,素有金城李家之说,一是形容李家有钱,故以金城称之,二是由于比勒陀利亚附近矿产丰富,华人称之为金城,而金城李家发家于此,故此名之。

金城李家分家的历史并不久远,也就是李慕菲曾祖父那辈的事情,当时布尔人成群结队离开开普敦向南非内陆迁移,而华人的形势并没有那么严峻,许多华人并不打算离开好望角一带,只有一些大家族的子女眼见继承家业无望,抱着闯出一片新天地的念头跟随布尔人一起迁移,还有一些中下层的华人农民因为开普敦附近人口稠密,地价攀升,抱着去内陆开荒获得耕地的想法跟随布尔人一起行动。

华人的数目在迁移的人流中比例也不小,达到了40%以上,而且由于华人几乎都是青壮男子,而布尔人还带着老人孩子,所以在面对土著人袭击的时候,华人起到了作战主力的作用,这不仅仅使得华人中涌现了一大批有才华的领袖人物,为华人以后在南非获得领导地位铺平了道路,而且为华人赢得了布尔人的敬意和信任。

李慕菲的曾祖父就是在这次迁移的浪潮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南非上层人物,而且赢得了广大的地产,为子孙后代奠定了基业。

当布尔人在比勒陀利亚定居不久之后,李家也在这座城市安居了下来,并且脱离了福建李家,自立门户,成为南非人口中的金城李家。

讽刺的是,十年之后,留在开普敦的华人世家因为生活情况的恶化,不得不离开开普敦,投奔比勒陀利亚附近的南非共和国,经过这一番折腾,福建李家的地位大大下降了,而金城李家若不是因为李慕菲曾祖父和祖父去世太早,以至于势力衰落,几乎快和本家平起平坐了。

势力不再,但是家业依然庞大,而陈羽青所在的陈家也是有钱有势的世家,不然眼高于顶的沈家也不会与之联姻。

双方一番商谈,最后决定李家和陈家各投入二十五万英镑,这几乎是两个家族能拿出的全部资金了,两家共计50万英镑的巨款,在此时的南非简直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一笔大投资,这笔巨款用于建立一家制铝公司,名字倒也简单,是由李慕菲起的,就叫南非制铝公司,公司的所有人是李永瑜和陈羽青,而实际的建设工作几乎都是由陈羽青和李慕菲两人来完成的。

制铝需要大量的电力,而发电又离不开煤,南非制铝公司凭借着雄厚的资本,首先收购了数家煤矿,然后建立了一个发电厂,最后组建了一个制铝厂。

在公司的产业中,陈家占资本的40%,李家占60%,这个分配方法李家有些吃亏,毕竟这个制铝的方法是李慕菲发现的,但李慕菲知道陈羽青得到的收入恐怕要大部分投入南非的教育建设,所以没在这方面过度坚持。

这个工厂可以说承继着陈羽青的梦想,所以工厂从选址到建设到进口原材料,陈羽青一直是忙前忙后,保密工作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李慕菲在欧洲诸国和美国都为制铝法申请了专利,只有在南非本国,还没有完善的专利保护之说,这点让李慕菲感到很不安全,李家和陈家对此也很重视,不断游说张阳和南非的华人世家,推动专利保护法的通过以及专利局的建立,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短时间内只有靠公司自己来维护知识产权了。

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陈羽青将工厂建在了比勒陀利亚西北方向荒芜的内陆地区,并且将工厂的保安工作交给李慕菲,后者则设立了一只工厂保安队来保护制铝的秘密。

这时的南非要拉起一只有枪的武装很容易,因为各个金矿钻石矿都备有枪支,枪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