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制作人 (第1/3页)

好书推荐: 灵界之新纪元

老杨头是陕省华县的一位皮影戏老艺人,他的儿子是一位常年奔波在外的志愿者。

某一天,老杨头的儿子回了家,还带回来了一位洋妞以及一个洋小孩布鲁克斯。

在家里呆了一阵后,老杨头的儿子作为志愿者,和洋妞一起紧急奔赴可可西里参加藏羚羊保护行动,由于行程艰难带着小孩不便,他留下一份书信,委托老杨头照顾布鲁克斯。

老杨头并不愿意带这位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洋人,只可惜他儿子先斩后奏已经远走高飞了。

无奈之下,老杨头只能担负起照顾布鲁克斯的重任。

期间老杨头和布鲁克斯在生活习惯、语言形式、行为思维以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相互排斥、对立,但经过曲折的碰撞和相互之间的包容、接纳以及关爱后,他们最终变对立为亲情,成了老少朋友。

这是影片《孙子从美国来》的大概剧情。

这部演片的核心是一老一少之间的情感递进过程,这个递进过程中,穿插了种种矛盾冲突,并藉由这些矛盾冲突延伸开了诸多笑点、泪点,以及内涵。

贯穿影片始终的诸多矛盾中,最主要的当属二人之间的文化矛盾。

身为皮影戏老艺人,老杨头最为珍贵的是一套大闹天宫的皮影戏。

而布鲁克斯喜欢的是美国漫威系列的蜘蛛侠。

不过,这部戏里没有孙悟空大战蜘蛛侠的硝烟弥漫,只有一老一少在摩擦中互相接纳包容的温馨平和。

整部戏通过老少磨合的过程,来侧面描述中西文化碰撞下的种种现状,笑点不断,又感人肺腑。也引人深思。

这部影片是由曲江涛导演拍摄的,曾在第22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和最佳儿童片奖三项提名。

尽管最后颗粒无收,在大众群体中知名度也不高。但在丁宁看来,这部影片是俗滥商业片充斥的国产片中难得的佳作。有内容,有诉求,有思想,有主旨,也有积极意义,还不缺笑点和泪点。

这也是他为什么选择将这么一部影片作为自己导演处女作的重要原因。

当然,并不是唯一的原因。

没有太大的拍摄难度,无论是拍摄手法。画面设计,还是电影语言,都很平实,适合新人入门。

整部影片场景只在几个简单的小地方打转,就是陕省的小村和小镇,往细里数两巴掌都没,不至于东奔西跑。

角色少,几乎就是一老一少,外加个配角镇文化站站长,连女主角都没。有利驾驭。

用不上多大牌的演员,需求的投资很低等等,都是丁宁选择这戏的理由。

而把这些理由合并起来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这是部小成本低难度的口碑好片。

丁宁相信没有人能猜到他会把这样一部片子作为导演处女作<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受丁宁邀请担任这部戏的制片人,朱岩看完丁宁拿出的剧本时,就是十分惊讶:“这是你写的剧本?”

“对”,丁宁道:“朱老师,你觉得这剧本怎么样?”

朱岩沉思了许久,一边翻看着剧本,一边缓缓说道:“既然你邀请我担任制品人,那我就有一说一了。剧本是好剧本,有血有肉。有酸有甜,内容蛮充实。矛盾刻画得也很好。人物语言也不错,挺风趣幽默。细节也挺面面俱到。能看出用心了,你肯定是琢磨过剧本写作的。”

“但是,我看不到多少商业性。场景单调,剧情单薄,人物匮乏,看着更像是个小品剧本,我个人觉得没什么商业前景。我想我能理解你写这么一部戏的初衷,你是想让人觉得你是有内容、情怀、文化和思想的,对吧?想靠这戏积攒口碑。”

“是。”丁宁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他选这么一部戏,确实是希望能在大众中树立个好形象,不庸俗,不商业,能踏踏实实地沉下心专注于影片本身,而不是y在钱眼子里出不来,就跟很多歌迷眼中的民谣歌手一样。

有了好形象,自然会有好口碑,哪怕他一辈子可能只会拍一部这样的戏,许多东西还是会源远流长地延续下去。

这是一种出于长远考虑的投资,也是一种包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具,公众人物也离不开包装,丁宁打的就是这么手算盘。

朱岩又沉默了片刻后,道:“这戏要是换个学院里刚毕业出来的学生,拿来拍个微电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