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给民分田 (第1/2页)

从内心讲,朱由哲当然想将所有藩王的田地都收回去。但现在局势太乱,而他这个皇帝又不足够强势。 时机不对,只能暂时不做。 陈潜夫前来,倒是让朱由哲想到了一个办法,可以先把那些失陷地的田地都收回来。 但需要一个藩王主动,而唐王朱聿键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毕竟,现在河南所有的藩王要么逃,要么死,留下的除了朱聿键这个唐王外再无其他。 况且在朱聿键为帝的短暂时间内,在史书中素有为人宽仁,心系百姓的记载。 本来只想借一下唐王的名义,没曾想朱以海听后也主动这么做。 不过,这样正好。 正可以借此给其他藩王做个表率,尤其是那些还未被贼军攻破过的地方。 朱由哲转向站立着的陈潜夫,“陈爱卿,你知道你之前错在什么地方了吗?” 陈潜夫面露惊讶,“臣错了?” 朱由哲点了点头,“招抚贼寇为朝廷做事当然是好事,但现在的朝廷能养活他们吗?别说李际遇的二十几万人,就是刘洪起的五万人恐怕都养活不了。招抚他们就要给银子,给粮草,但现在朝廷有吗?况且……” 朱由哲顿了一下,接着沉声道:“况且,他们里面有多少可用之兵?马士英和刘孔昭北上,不过带了八千人马。但刘洪起坐拥五万人,为何不战而放弃汝宁,是他不想,还是不敢?” 陈潜夫犹豫了片刻道:“刘洪起手下多是裹胁的百姓,其精锐也不过数千人,铠甲、兵械也都不全。他不敢对抗朝廷大军。” 朱由哲笑道:“这不就对了吗?你明知道刘洪起手下可用之兵不多,却想着招抚他们,让他们去进攻现在势大的闯贼。他们傻吗?本来就是不断横跳的贼寇,岂会为了朝廷而损失其根本?” 陈潜夫想了一会,然后摇头道:“陛下,这些人虽无大用。但只要他们不投靠闯贼,对大明便是有利的。” 朱由哲摇头道:“不,他们带给大明的害远大于带给大明的利,因为他们损害的是大明的威信和尊严。” 朱由哲顿时提高了声调。 “河南灾荒不断,兵祸横行,流贼遍地。这些贼头不但自己为贼,还裹胁大量百姓。而百姓为了避免被抢,或者活下去,只能去从贼。杀人,或者被杀,似乎成了所有豫人的宿命。” “而这些贼头为了争夺地盘,不断相争,死伤无数人命。而朝廷大军一到,他们又接连归降。而朝廷大军走后,他们又继续为贼。” “每个贼头心中都形成了一种观念。就是当贼当到势力足够大,朝廷就会招降他们。” “所以,不断有人从贼,但又不愿真心为朝廷效力。” “就如李际遇,说自己手下有二十几万人马,但其中有两万可战之卒吗?朝廷忌惮其力量,而又因无暇顾忌,给了他一个总兵的职位。但他配吗?” 朱由哲转向许定国,摊手道:“看许爱卿,白发苍苍,为朝廷征战数十年,忠心为国,不过一总兵。他李际遇又何功绩,能和许爱卿同为总兵?” 许定国忙的站起来,“陛下谬赞。” 朱由哲摆手示意他坐下,继续道:“如果轻许官职,那不寒了忠心为国的将士之心吗?同样的,若大明将领有过,只因为他兵力强大,而放弃惩治,那些真正忠心为国的将领又该如何作想?” 说着,朱由哲下意识的看了许定国一眼。 许定国心头一凛,总感觉朱由哲意有所指。 朱由哲接着说道:“但陈爱卿,你说的那个功过论,也有道理。所以,朕虽然知道马士英对刘洪起动手,但以为现在还不是动李际遇的时候。所以,朕需要你去洛阳安抚他。” 陈潜夫若有所思,“臣懂了。” 朱由哲轻轻摇头道:“你不懂。安抚的目的是分化,最后彻底清除。若其识趣,朝廷会授予他一个官职,让他安养余生。若其不识趣,这样的人,最后只能送他去死。” 陈潜夫心头一动,“这……” 在场的其他人也都是脸色微变,为天子当面说出这样的话感到吃惊。 朱由哲笑道:“当然,为了保全你的性命,不能做的那么明目张胆。你就带着大印去洛阳,李际遇曾接受朝廷任命,官居总兵,他不会不接纳你。去了之后,你什么事都不要做,就分田地。” 陈潜夫愣了一下,下意识的看了朱聿键一眼,“陛下,您是不是记错了?李际遇可在洛阳啊!分田,哪里来的田地?” 朱由哲笑道:“朕还没那么糊涂。不是分南阳的田,而是分福王的田。福王在洛阳周边可是有几百万亩良田呢!” “你就随便给他们分。有百姓耕作的,你就给他们盖上大印,把田地直接送给他们。没有耕种的,无论男女老少,每人可分三亩。只要盖上朝廷大印,将来大明都承认。” 陈潜夫有点犹豫,“陛下,那福王那边?” 朱由哲指向朱聿键和朱以海,“有唐王和鲁王做表率,一个逃到……” 朱由哲顿了一下,转向旁侧的孟大春,“对了,那福王现在逃去哪里了?” 孟大春挠了挠头,“锦衣卫最后一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