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金声 (第1/2页)

好书推荐: 绝世武神录

两人行了礼。 朱由哲淡淡笑道:“金爱卿,朕没料到这次你能来。” 金声眉头轻蹙,“不知陛下何意?” 朱由哲道:“崇祯二年,清军首次入关,你上书建议破格用人御敌,未被采纳,于是托病告辞。后,徐光启荐你编修史书,你坚辞不就。此刻大明危如累卵,你却来了?所以,朕稍感意外。” 金声沉默了片刻道:“若平时陛下召见,臣依旧不会来。但就像陛下所言,现在大明危如累卵。此刻若臣依旧不来,岂不让天下人嗤笑臣贪生怕死?况且,陛下有难,身为臣子,自应该前来。” 朱由哲淡淡笑道:“那你前来,可有破敌之法?” 金声摇头道:“没有,只愿和陛下一起为国殉难。” 朱由哲愣了愣,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半晌后憋出一句话,“金爱卿,你可真会说话啊!” 实际想想,这也挺符合他性格的。 一个人苦读十几年,好不容易高中进士,只因为崇祯皇帝没有采用他的建策,便直接弃官归乡。 归乡之后,广集乡勇,讲学于还古学院。 还古学院创立于万历年间,是明末阳明学派的讲学中心。 在清军入关之后,金声率部徽州绩溪,凭险而守。清军久攻不克。要不是被黄澍出卖,金声还能坚持更长时间。 后来金声被俘,与其弟金经,及其门生江天一一起被清军杀害于南京雨花台。 用一句来形容他的性格最为恰当。那就是厕所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即使现在面对崇祯皇帝,他依旧如此。 而朱由哲招他前来,也正是看中了他这样的性格。 金声挺直身子,抱拳向朱由哲道:“陛下,臣听闻,您欲南迁?” 朱由哲摇了摇头,“若想南迁,何必招你们前来?实际上,朕打算固守京师。金爱卿,和朕一起试试如何?” 金声眉头紧蹙,“陛下打算让臣做什么?” 朱由哲道:“京师城墙高厚,只要内部不乱,足可坚守一段时间。守城之事,自由人负责。而你要做的,就是助朕稳固民心,任何时刻都不能生乱。” 金声低头想了片刻,“陛下,这任务似乎比守城更难。” 朱由哲点了点头,“的确如此。所以,你有什么要求,朕都会尽量满足你。” 金声道:“臣要权。” 朱由哲点头道:“右都御使,具监察百官之权。目前刑部多数官员离京,朕把刑部问刑之权同时也交给你。京城所有捕快,衙役,都随你调用。” 金声继续道:“陛下,要想稳固民心,最主要的是让城内百姓安居乐业。臣来京之时看到不少官员离京,而又有大量难民拥入京师。官员离京,宅院空置,能否用这些宅院来安置难民?” 朱由哲笑了笑,“金爱卿,你知道你此举会得罪多少官员吗?” 金声仰起头,冷声道:“臣不怕。” 朱由哲点头笑道:“你不怕,朕又有何惧?这道旨意朕会下,但不是现在,得等更多官员离京之后。到时候不止他们的宅院,还有他们的庄园、田地、店铺等一切都会收为官有,随你处理。” 金声轻轻点头,“除此之外,还得有粮。一旦京师被围,内外断绝。京师若无足够储粮,士气再高,民心再固,也难以久持。” 朱由哲笑道:“数月之前,朕已令人从南地大量购粮,目前城内储粮足够将士吃用一年。而朕不需要坚守一年,半年足矣!多出的粮食可以用来救济百姓。” 金声听完,脸上没有丝毫高兴之色,反而显的无比忧愁,“陛下,守城从来不是关键,解围才是。您做好了守城的准备,但若不能解围,一切都属白费。臣知道陛下重塑了京营,但靠他们,破不了围的。陛下,您得有后续安排,无论是针对闯贼,还是东虏。” 朱由哲勾了勾嘴角,“你怎么知道朕没有后续的安排?” 金声点了点头,倒没有太吃惊,“陛下,臣明白了。” 朱由哲道:“京城按区域被划分为九宫格,每宫之内有四坊,共计三十六坊,每一坊都设有坊官。这些坊官虽无品阶,但下辖巡捕、代理,管辖着各坊治安。这些坊主有的尚好,但多数是如同地方恶霸般的存在。” “朕给你权,同时给你五十锦衣卫,一千士卒。自明日起,对于这些人,该杀的杀,该捕的捕,朕要实际接管这些地方。” 金声眉头蹙了一下,“陛下,一潭死水,下面藏了无数污垢。不动,还能依旧维持平静。但一旦动了,底下还不知能搅出什么东西呢!而且,陛下杀捕了他们,有替代的人吗?” 朱由哲指了指外面,“他们不是在那里等着吗?朕打算把这三十六坊再行划分,变为一百零八坊。九宫格设大坊主一名,定正七品。三十六坊设中坊主一名,定正八品。一百零八坊设小坊主一名,定正九品。” 金声苦笑着摇了摇头。 就这么一随意,朝廷就增加了三十六个正七品官吏,三十六个正八品官吏,一百零八个正九品官吏。 只不过事急从权。 给他们正式官职,让他们享受官员的待遇,确实可以让他们尽力做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