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房俊知道,大唐很快就会变天! (第1/2页)

好书推荐: 大明危局

十八岁少女的身子,总是充满柔软与芳香。 真正的明眸皓齿,肤如凝脂。 这丫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漂亮。 特别是现在长长的秀发被扎成了丸子头,精致的锁骨,雪白的肌肤和那如兰如麝的芳香,无不迷人。 房俊特别喜欢待在她身上,然后压住她,让她无法动弹。 今天同样如此! 两个人呆在一块,一般都比较尽兴。 特别是没有孩子在身边之后,就更加尽兴了。 晋阳有些心醉神迷。 …… 如今幽州的建造还在继续,各种各样的工程都正在做起来。 李世民来幽州视察了一遍,很快就返回长安。 当他回到长安之后,心思震动,立即召集来了许许多多工部和户部的官员,商讨格物之事。 最重要的还是格物。 毫无疑问,李世民这一次视察幽州,看到了许许多多震撼人心的东西,体验感也前所未有。 他甚至率领众臣,乘上了火车,感受火车的速度和力道。 还不仅仅只是一次,连续乘坐了好几次,那风驰电掣般的感觉,绝对不是他们可以想象的。 所以,当回到长安之后,他立即就商讨接下来的事情。 其实李世民此时已经很老,已经有五十岁多少岁,这段时间身体也不好,不少政务都交给了太子李治去处理。 太子李治还算不错,治理的比较好,他也喜欢格物,当听说李世民要召集工匠,大量研制格物之后,李治立即大力支持。 “格物才是未来!格物才是一切!” “格物关系民生,关系百姓,关系整个天下!” “我们要居安思危,要让大唐长治久安,我们必须发展格物!” 在幽州,房俊给了李世民很多的建议,其中一条比较特殊,那便是建造各种各样的格物学府,给工匠提供名分,提供官职。 尽管说这些东西一时之间做起来很难,但是至少大唐已经在改变。 特别是幽州改变之后,整个大唐的朝向都发生了变化。 借助大唐时报这样的东西,关于幽州的各种各样事情,早就响彻了整个大江南北。 “发展格物是好,但是,陛下三思啊!”有儒学大儒忧心忡忡。 “朕终于知道房遗爱早些年说诗词文章无用,华丽辞藻无用了!大唐要的不是这些!大唐要的是所有人都吃饱!”李世民说道:“这小子,明明满腹经纶却不愿意写诗歌词赋,就是如此!” “实务实务!一定要实务也!”李世民激动说道。 推行格物,自然还会遇到很多阻挠,并不是那么容易,众位大臣不少也反对一下早就做出改变,但是,李世民已经打定了注意。 既然幽州可以做,那么长安也可以做,既然长安可以做,那么整个天下就可以做! “朕,还是小看这房遗爱了!”想到如此,李世民心中感叹! ……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之间,就到了冬天。 这一年的冬天异常寒冷。 房俊与晋阳等人并没有在幽州停留,他们在第一场寒雪降临的时候,忽然收到了一条消息,于是匆匆忙忙的赶回了长安家中。 大唐的老臣已经越来越老,整个长安都陷入了寂寥之中,就在这一天,梁国公房府传来了一条消息,房玄龄病重,已经无法吃食。 此话一出,整个长安都炸开了锅。 房玄龄是谁啊?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尚书左仆射、司空,从龙之臣,与杜如晦、魏征等人一起缔造贞观盛世。 他乃是大唐的定海神针之一,然而此时,忽然病重,自然在大唐掀起了轩然大波。 房俊携带晋阳等人从幽州赶回来,就是因为如此。 当回到长安之后,房俊几乎没有时间停留,匆匆忙忙就携带晋阳等人回房府,房遗直、房遗则等人已经在等着他。 卢夫人也在屋内。 据说前几日陛下过来了一趟,特地赏赐了一些御膳和药材,嘱咐房玄龄安心养病,但是时至今日,房玄龄似乎大限已至。 事实上去年他就有了征兆,只不过房俊吩咐大夫改变了一下药物,他才支撑到了现在。 当看到房玄龄的时候,房俊不由悲从中来。 房玄龄似乎嘱咐他不要太过伤心,拍了拍他的手,卢夫人也从旁边走过来安慰。 接下来的几天,房俊都在忙碌中渡过。 大量的大夫被聚集了起来商讨对策,企图让房玄龄多留一段时间,李世民甚至数次过来看望,派遣了一些御医过来。 甚至太子李治也特地前来看望。 但是,还是没有多少用处,就在这年冬日第一场雪降临的时候,房玄龄还是闭上了眼睛。 当消息传出,整个长安大恸,李世民连续下了三份圣旨,为之废朝三日,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给房玄龄举行国葬! 这一年,长安的第一场雪连续下了好几天,飘飘扬扬,让人沉默。 马车拉着房玄龄从房府出来,走向昭陵,房府之人痛哭不已。 房俊之前就已经预料到房玄龄支撑不了多久,能支撑的比想象中多一年,已经很不错,但是此时看着父亲与世长辞,一时之间哀痛不已。 这种哀痛,连续持续了一个月。 这个月,房府与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