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美好的村庄,回忆,雕了一座小山 (第1/3页)

亭村这里热火朝天。

而且不少人也开始拍短视频。

他们打着和王横同村,同乡的招牌。打着建造绿色产品基地旗号。

他们发一些地里蔬菜的视频。

给他们讲解,保证绿色,不打药不施肥。

告诉他们有时候组织人工抓虫子,还给他们做示范,一人一个瓶子,抓到的虫子放到瓶子里。

这些虫子可以带回去喂鸡。

这个本来在以前很普遍,年龄稍微大点的都有过去地里抓虫子的经历。

有的地方叫逮蛆。

有的人把锄地,拔草,浇地等干农活时拍下来。

有的直接给你直播。

曾经都是这样的,每天早起去地里劳作,吃过早饭还是去地里劳作,下午继续,一直到天黑回家。

那时候没有除草剂,都是锄草,拔草。

没有收割机,都是用镰刀,用滚子碾出小麦。

玉米要掰棒子,回家后还要剥皮,然后用绳子提到屋顶上晒干。

最后在用手把玉米粒搓下来装袋子。

那时候犁地都是靠骡子和牛,前面一个人牵着牛或者骡子,后面的人架犁。

现在亭村不让打农药,不让用化肥,不让打除草剂,基本上又回归以前那样。

不过收入可以,他们也很喜欢这样田间劳作。

毕竟他们本来就是农民,善于农活。

一个个特别的开心。

在这个食品安全发酵的时期,这种直播和短视频还真能吸引人气。

一时间亭村这边,农民返回田间劳作的话题和视频登上了热搜。

甚至很多人出来讨论,到底农民是不是应该返回田间?

机械化是人类的进步,农药化肥也是进步,这种返回田间是不是历史的倒退?

现在什么都是科技。

一个小麦粉,也就是面粉,也要讲究美观,都是加增白剂,甚至还有人加滑石粉什么的……

以前农村的面粉做出的馒头不怎么白,但是都是馒头味。

现在买的馒头味道真的是不敢恭维。

吃过村里真正手工馒头的人,是真的吃不下买的馒头。

很多人表示想回农村老家,种田养鸡,在这大城市忙忙碌碌为了什么,最后挣的钱给医院都不够。

很多人甚至羡慕亭村这样的地方。

我不和你们比有钱,总有人比你更有钱,人类对于金钱和权利追逐是无止境的。

越有钱越感觉穷,越是停不下来。

心态够好,身体健康,不愁吃喝,一家人快快乐乐才是最重要的。

以前没有高昂的彩礼钱,也没要求买楼买车,那时候的虽然物质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是比现在要幸福的多。

一说小时候的鸡香。

一说小说的猪肉香。

很多人都会说那是因为吃得少,所以香,而很多人也觉得没有毛病。

可会不会是另外一回事,就是小时候的猪肉和鸡肉确实香。

那时候炖了鸡,馒头蘸鸡汤都是特别的香。

那时候可是没有什么作料,都是清炖,加点盐,能加个辣椒和花椒就已经是顶配了。

现在的鸡从出生到饭桌估计也就不到四十天。

从头到尾可能没见过太阳,脚下没走出过一米的距离。

从头到尾吃饲料,吃药,据说还吃激素,催蛋的,催肉的……

农村的鸡散养,不吃饲料更别说激素什么的。

现在网络上,亭村的视频都快刷屏了。

朴素的民风。

温暖的笑容。

丰富多彩的乡下生活。

加上现在快要过年了。

大街上小孩子玩耍。

跑跳嬉闹。

街上有狗,有猫。

还有人在大街上穿着棉衣下象棋,周围有捧着茶杯观看,他们不讲究观棋不语真君子,都能参与,悔棋更是基本操作。

有时候还能看到一个半大小子,骑着一匹马奔跑过去。

小孩子有的玩摔跤。

身上脏了,被父母追着跑半道街。

一个追,一个跑,一边骂,一边笑,场面温馨。

很多人在视频下面发言表示落泪了。

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

就现在住在城市里的,大多数其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